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开展趣味性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作者】 马国兰
【机构】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实验幼儿园)
【正文】摘 要:体育游戏兼具运动功能和游戏功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游戏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大脑机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和群体意识,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许多幼儿园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趣味性;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1、幼儿心理特征
与幼儿体育游戏相关的心理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和个性心理。幼儿认知主要涉及到幼儿储存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使得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成为可能,即幼儿所做游戏的类型是受幼儿已有经验制约的,幼儿认知决定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地,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这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心智保障。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可知,个性心理表现为:幼儿大多活泼爱动,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到不知疲倦,容易产生兴奋,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游戏活动的自觉性、持久性受到兴趣支配,意志行为很少起作用。动作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靠直观形象,而不是抽象逻辑,体育游戏时喜欢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内容,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韵律性、节奏性动作。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喜欢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爬行、攀越等动作,等等。
2、趣味性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2.1 趣味性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趣味性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谓,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2.2 趣味性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
提升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性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
2.3 趣味性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3、开展趣味性幼儿体育游戏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趣味性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适应幼儿生理特征
针对幼儿难以支持剧烈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内容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应用趣味性体育游戏主要考虑动作负荷和难度程度。一般要以基本动作为主,重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经验,一些基本的体现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为了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可以考虑转呼啦圈,皮球、足球等球类游戏。从难易角度考虑,体育游戏的开发应用要始终坚持突出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处于主动地位,积极、独立完成游戏,这就要求体育游戏简单易学,易于开展。
3.2 趣味性游戏开发应用要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游戏的开发应用不能脱离幼儿认知水平。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幼儿来说,通过阅读图书、成人讲述深刻认识事物是不现实的,幼儿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一般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事物都是符合幼儿心理认知水平的,过高或过低于幼儿心理认知水平的事物都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而也不容易引起幼儿的感知注意。例如,用图片教幼儿认识兔子的特征,远不如让幼儿去看或去摸兔子,由成人直接教给幼儿知识,幼儿缺少感官的直接接触,而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所以,开发应用体育游戏要考虑幼儿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参与,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以便幼儿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游戏和对抗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及个性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协作性体育游戏可以起到培养幼儿协作精神的作用,所以,开发应用趣味性体育游戏要考虑幼儿间的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幼儿协作的客观环境。开发应用具有合作功能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协作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去,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合作中消除内心的抑郁、孤僻等消极心态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聪等. 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 J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
[2]刘亚. 浅谈体育游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J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
[3]杨月敏. 试论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影响[ J ]. 浙江体育科学,2005(4).
关键词:幼儿园;趣味性;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1、幼儿心理特征
与幼儿体育游戏相关的心理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和个性心理。幼儿认知主要涉及到幼儿储存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使得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成为可能,即幼儿所做游戏的类型是受幼儿已有经验制约的,幼儿认知决定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地,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这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心智保障。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可知,个性心理表现为:幼儿大多活泼爱动,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到不知疲倦,容易产生兴奋,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游戏活动的自觉性、持久性受到兴趣支配,意志行为很少起作用。动作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靠直观形象,而不是抽象逻辑,体育游戏时喜欢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内容,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韵律性、节奏性动作。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喜欢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爬行、攀越等动作,等等。
2、趣味性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2.1 趣味性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趣味性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谓,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2.2 趣味性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
提升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性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
2.3 趣味性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3、开展趣味性幼儿体育游戏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趣味性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适应幼儿生理特征
针对幼儿难以支持剧烈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内容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应用趣味性体育游戏主要考虑动作负荷和难度程度。一般要以基本动作为主,重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经验,一些基本的体现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为了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可以考虑转呼啦圈,皮球、足球等球类游戏。从难易角度考虑,体育游戏的开发应用要始终坚持突出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处于主动地位,积极、独立完成游戏,这就要求体育游戏简单易学,易于开展。
3.2 趣味性游戏开发应用要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游戏的开发应用不能脱离幼儿认知水平。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幼儿来说,通过阅读图书、成人讲述深刻认识事物是不现实的,幼儿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一般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事物都是符合幼儿心理认知水平的,过高或过低于幼儿心理认知水平的事物都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而也不容易引起幼儿的感知注意。例如,用图片教幼儿认识兔子的特征,远不如让幼儿去看或去摸兔子,由成人直接教给幼儿知识,幼儿缺少感官的直接接触,而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所以,开发应用体育游戏要考虑幼儿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参与,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以便幼儿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游戏和对抗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及个性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协作性体育游戏可以起到培养幼儿协作精神的作用,所以,开发应用趣味性体育游戏要考虑幼儿间的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幼儿协作的客观环境。开发应用具有合作功能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协作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去,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合作中消除内心的抑郁、孤僻等消极心态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聪等. 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 J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
[2]刘亚. 浅谈体育游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J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
[3]杨月敏. 试论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影响[ J ]. 浙江体育科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