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表格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小芳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同济中学)


【正文】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表格教学法能够把琐碎的只是系统化,平铺的知识点立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提高课堂效率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表格教学法;高中物理
  所谓的表格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完成教学目标,以表格的形式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把表格简单、明了、罗列性和对比性强,知识容量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运用到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得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思维,发挥其主体地位。表格教学法可以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如下。
  一、 表格教学法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高中生对于教材中的概念的理解往往会出现不全,不深,不透的现象,从而影响试题的解答。而教材中对概念的呈现往往采用的是陈述的形式,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些知识重新加工,让它们更加直观,更加有条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表格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案例1:《电动势》新课
  教材中以功能的思想分析电路,从而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但它侧重的是对内电路的分析,而且这部分内容是以大段文字的形式给出的。如果不加处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觉得枯燥且模糊。于是我设计了下面这张表格,对内外电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图1与表1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先由学生回答完成表格中的内容,这样就起到了考察前面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目的,非静电力做功这一列是在最后引导学生回答添加上去的。完成表格后,要求学生观察表格,说出电源的作用,有了前面的表格作为铺垫,学生不难得出“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这一结论,从而很自然的得到了电动势的定义式E=■。
  在本案例中,借助表格,使得知识的呈现合理化,条理化,步步为营,使得最后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通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利用表格,我们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现象之间的共性,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定义物理概念,然后与课本中的定义相比较,加深理解,比如弹力的教学就可以如此,此处不再赘言。
  二、 表格教学法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新的高考政策要求学生在高三第一学年的十月份就参加第一次高考,所以考前复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在考察内容方面较之以前的高考有增无减。这时如果能设计一张知识容量大,系统性强的复习表格,让繁琐的知识整体化,让不易记住的内容通过对比和联系变得便于记忆,对高三的复习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电学实验的复习,表格如下:
















  表格中空白部分有学生竞猜回答完成。在本案例中,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却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利用表格,能够很好的呈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而且,三个实验一起复习,大大地节约了这一块内容的复习时间,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学习方法。此外,四个力学实验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完成复习。
  三、 表格教学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表格教学法不仅仅在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利用表格将多过程的问题阶段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案例3: 一个刚性矩形铜制线圈从高处自由下落,进入一水平的匀强磁强区域,然后穿出磁场区域继续下落,如图所示,则(  )
  A.若线圈进入磁场过程是匀速运动,则离开磁场过程也是匀速运动
  B.若线圈进入磁场过程是加速运动,则离开磁场过程也是加速运动
  C.若线圈进入磁场过程是减速运动,则离开磁场过程也是减速运动
  D.若线圈进入磁场过程是减速运动,则离开磁场过程是加速运动
  解析:线框刚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它进入磁场以后,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一个安培力的作用,如图所示,而安培力的表达式为F=BIL=■。本题中由于下落高度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速度的不确定,导致了安培力和重力大小关系的不确定(总共有三种情况),最终导致了运动的不确定性。所以这是一道“多过程+多解性”的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但是,借助表格,把各种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一罗列,就每种情况再把多过程分给割成三个子过程,如图所示。首先,令mg=■,求出临界的速度vc=■,然后设计表格如下:









  如此一来,这道看似复杂的题目就清晰明了了,学生能较轻松的分析各种情况。此外,此题也为以后同类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表格教学法,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繁杂的内容系统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表格教学法的,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采用该方法,并且,应将表格发同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以及多媒体设备仪器同时使用,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士臻,田成良《表格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物理,2012
  [2]宁静,《表格教学法刍议》,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