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 刘秀琴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新课改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课题。那就是大胆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巧妙设疑,激发创新意识
  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首先要善于质疑。疑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疑”这一环节的教学。
  1.导入设疑,激发求知欲
  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适当设疑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教学中,复习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每个多项式都可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呢?通过导入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状态。
  2.新课质疑,激发创新潜能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在新课教学中同样要善于质疑,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多提问题。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课堂教学中,巧妙质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
  二、优化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而把讨论请进课堂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讨论可以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同时,通过讨论,学生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质疑”的基础上,我紧接着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1.简单问题,同桌讨论;2.复杂知识,小组讨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在“讨论”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无论采取哪一种讨论形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不管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与肯定或鼓励。
  三、指导运用,提高创新能力
  学会知识,并能正确运用,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精心设计练习题不可忽视,设计的练习题要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