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 李 毅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与学习、生活、生产实际具有广泛的直接的联系,只有千方百计地联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学生才能比较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关键词:联系实际、注重运用、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
  从教27年了,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培养。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联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
  恩格斯说:“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产生的,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小学数学与学习、生活、生产实际具有广泛的直接的联系,只有千方百计地联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学生才能比较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片等教具,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这是联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从引导学生认识商店里醉普片最常见的货物物价开始;讲解“圆周率”时,知道学生分别量硬币和大小不同的圆形教具的直径与周长,然后分别用其周长除以直径,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规律进而得出“圆周率”的概念。注重联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劲头足,动手动脑动口力强,课堂气氛活跃,能很快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由于所学知识是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也将为他们应用这些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 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应用题
  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应用题,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安排,认真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中的应用题,另一方面,要紧扣教材,在充分估计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要求他们组合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学习、生活、生产中的事例、数据以及报纸杂志中公布的有关数据等,自编或仿编一些应用题知识解答。如计算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国钢铁、原煤、石油、粮食、棉花产量增长情况;计算农户种桑叶亩产量和蚕茧斤数,每张蚕茧的产量。计算附近蔬菜地作物总产量、亩产量;计算工厂成品成本的下降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求平均数、出勤率、合格率;计算附近水产场鱼池养的鲜鱼亩产量和产值。这样多方引导,广开视野,学生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了应用题数学知识的才能,而且受到了良好的实际锻炼。
  三、 注重实地测试计算
  通过学生实地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巩固、发展和加深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计量单位以后,引导学生度量教室、课桌、黑板的长、宽、高(厚);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和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其他用品,加深体积、面积的概念。这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之中,促进他们从数量观念出发观察实物,将数与量作为认识周围现实的工具,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组织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的组织下,发动学生协助制作一些辅助教具和准备一些学具,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号措施,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学,这对发展学生创造力,建立空间观念,断粮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促进手、脑并用是大有好处的。如讲平面图形时,引导学生用硬纸板自己动手制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学生剪一剪、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经过这样的剪、移、拼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转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拼摆理由,对不同拼摆方法引起争论、共鸣,同学们最后归纳出同样结论,归纳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体会到实践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乐趣,这样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 培养学生应用逻辑思维和基本方法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更是基础的基础。学习的目的原在于应用。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善于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从小让学生逐步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似同实异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加以解决。在将体积单位“立方米”时,少数学生对“平方米”、“立方米”混淆不清,我就布置学生用12根1米长的小竹杆,扎成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再让学生再地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使1立方米和1平方米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比较、观察、分析,使大家清楚地看到,前者为度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体积单位,后者为度量面积大小的面积单位,两者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
  总之,从小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李毅(1972——),女,壮族,广西那坡县人,城厢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