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作者】 农作华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南乡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边境农村留守儿童中,大多还是越南籍母亲留下的单亲家庭。这些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家长、学校和政府必须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关键词:中越边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选择到城市打工,特别是偏僻边远山区的农民更是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变成了农民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甚至亲戚,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在生活、学习、性格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的现实问题。
1.生活无助,负担过重
边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离开老家,丢下子女外出打工,其主要原因便是家庭经济收入低,无法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虽然能依靠打工挣到点儿钱,但他们的付出与收入仍然是不平衡状态,有时即使挣到的钱也不能够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经济生活方面极节俭,而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儿童时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处在这一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这些留守儿童在稍有点儿力气的时候就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中去,即便不是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许多零碎的家务劳动。过早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2.关爱缺乏,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大多是隔代的祖父母,有的甚至是年迈的残疾人。他们一般在家中都是以多个角色存在的,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还是一个家庭农活的主要承担者。繁重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教育这些儿童,加之他们大多数是隔代老人,对留守儿童多有溺爱心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有所缺失,过于溺爱,百依百顺。久而久之,部分留守儿童便养成了任性放纵的性格,甚至沾染了严重的吃喝玩乐、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3.心态畸形,行为失常
由于经济原因,农民工回家的次数很少,长期与子女分离或缺乏联系,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变化,往往把对子女亲情的缺失用简单的物质来弥补。这就导致子女和家长的沟通障碍日益加深,部分儿童更对家长怀有怨恨之心。另外,监护人都是隔代的爷爷奶奶甚至是亲戚或朋友,他们通常是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常常忽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在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部分儿童产生了“情感饥渴”:顽皮任性,不善与人交往;神经过敏,行为偏激,冲动逆反,情感冷淡;心理障碍,自闭厌世等。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2.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3.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山区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改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鉴于农村留守儿童们在生活、学习、性格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其给家庭、学校、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长期从教于偏僻农村的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儿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我认为,改变留守儿童这种现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
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发展。
2.开展各种活动,定期家校联系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并且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看法,增进理解,形成共识。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增强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关心胜于教育”、“陪伴胜于说教”的道理。外出打工确实无法回到孩子身边时,应向孩子说明其原因,并教会他们真诚地表达思念之情。比如,平时多打电话,问寒问暖;关心鼓励,尽量在电话里不要给予批评指责;发现问题要冷静,以情动情。
3.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正确处理创收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来换取眼前暂时的收益。在确实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常给孩子、监护人、老师打电话,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4.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认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经常与学校的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注意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及时地引导教育,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5.争取政策引导,发展地方经济
政府强化统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让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机会就近就业。这样,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孩子深深体会到浓浓的父母之爱,让他们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6.提升教师素养,加强爱心教育
作为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要懂得爱的升华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多站在这些留守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以心灵碰撞心灵,以灵魂启迪灵魂,以精神感化精神。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细节人手,把每个留守儿童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当这些留守儿童有违规违纪行为时,教师不能在公众场合点名指责和批评,更不能把它推向法律政治的高度,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平和宽容、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以恰当、科学、艺术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和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去认识、改正,自立自强。农村留守儿童虽然在行为、学习、生活、心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他们也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和成长,而是要极力呼吁政府、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四、总结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赴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焙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越边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选择到城市打工,特别是偏僻边远山区的农民更是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变成了农民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甚至亲戚,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在生活、学习、性格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的现实问题。
1.生活无助,负担过重
边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离开老家,丢下子女外出打工,其主要原因便是家庭经济收入低,无法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虽然能依靠打工挣到点儿钱,但他们的付出与收入仍然是不平衡状态,有时即使挣到的钱也不能够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经济生活方面极节俭,而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儿童时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处在这一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这些留守儿童在稍有点儿力气的时候就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中去,即便不是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许多零碎的家务劳动。过早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2.关爱缺乏,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大多是隔代的祖父母,有的甚至是年迈的残疾人。他们一般在家中都是以多个角色存在的,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还是一个家庭农活的主要承担者。繁重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教育这些儿童,加之他们大多数是隔代老人,对留守儿童多有溺爱心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有所缺失,过于溺爱,百依百顺。久而久之,部分留守儿童便养成了任性放纵的性格,甚至沾染了严重的吃喝玩乐、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3.心态畸形,行为失常
由于经济原因,农民工回家的次数很少,长期与子女分离或缺乏联系,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变化,往往把对子女亲情的缺失用简单的物质来弥补。这就导致子女和家长的沟通障碍日益加深,部分儿童更对家长怀有怨恨之心。另外,监护人都是隔代的爷爷奶奶甚至是亲戚或朋友,他们通常是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常常忽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在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部分儿童产生了“情感饥渴”:顽皮任性,不善与人交往;神经过敏,行为偏激,冲动逆反,情感冷淡;心理障碍,自闭厌世等。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2.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3.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山区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改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鉴于农村留守儿童们在生活、学习、性格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其给家庭、学校、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长期从教于偏僻农村的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儿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我认为,改变留守儿童这种现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
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发展。
2.开展各种活动,定期家校联系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并且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看法,增进理解,形成共识。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增强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关心胜于教育”、“陪伴胜于说教”的道理。外出打工确实无法回到孩子身边时,应向孩子说明其原因,并教会他们真诚地表达思念之情。比如,平时多打电话,问寒问暖;关心鼓励,尽量在电话里不要给予批评指责;发现问题要冷静,以情动情。
3.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正确处理创收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来换取眼前暂时的收益。在确实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常给孩子、监护人、老师打电话,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4.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认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经常与学校的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注意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及时地引导教育,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5.争取政策引导,发展地方经济
政府强化统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让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机会就近就业。这样,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孩子深深体会到浓浓的父母之爱,让他们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6.提升教师素养,加强爱心教育
作为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要懂得爱的升华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多站在这些留守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以心灵碰撞心灵,以灵魂启迪灵魂,以精神感化精神。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细节人手,把每个留守儿童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当这些留守儿童有违规违纪行为时,教师不能在公众场合点名指责和批评,更不能把它推向法律政治的高度,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平和宽容、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以恰当、科学、艺术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和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去认识、改正,自立自强。农村留守儿童虽然在行为、学习、生活、心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他们也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和成长,而是要极力呼吁政府、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四、总结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赴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焙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