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叶芳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作为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初中物理在难度方面尚未超出学生的可适应范畴,但由于初中物理的抽象性,使得一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略感吃力。微课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局面,微课程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灵活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微课程作为新时代课程教学的产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便利。
关键词:微课程: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所谓微课程,就是教师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针对性强的情况下,通过微课程,学生面对疑难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学有所得。作为教学手段的新宠儿,微课程无疑实现了短时间内的高效率,也让师生双方实现了比较好的互动,此外,由于微课程受到的时间空间限制比较少,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接下来将通过介绍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简单论述其应用现状。
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课堂利用微课教学,效率提升快
物理学习虽然不像数学那样环环相扣,但每个部分之间的衔接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结束一个单元辗转到下个单元的时候,虽然会在课程的衔接上绞尽脑汁,但最终也很难找到理想的方式。同时,面对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板块,有时候教师讲得费力,学生也听得吃力。而有了微课程作为铺垫,教师一般在开始上新课之前先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比如即将讲述物态的变化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比较倾向于给学生观看水的汽化,冰块的熔化的视频。由于物态的变化比较抽象,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会使得这个部分听起来味同嚼蜡,很难让学生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如果学生连学习兴趣都没有了,后期的学习更是举步维艰。
2.以微课程为媒介,资源实现了活用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实验在教师讲述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前,是不可以让学生先行完成的,但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实验的时间有限,且由于不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的提醒,这也是当堂讲述实验步骤的缺陷。而在微课程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讲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手法操作从而来加深印象,可谓一举两得。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在老师讲注意事项的时候走神,但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不自觉地吸引过去,这样一来,其实也实现了资源的活用,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把微课程更好地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1.课上演练,课下实验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根据书本的知识点提示之后给学生进行讲解,有时候因为太抽象且没太大的吸引力,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当然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一味地宣讲会让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课堂在引进了微课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采取课上给同学们演练,课下让同学们自己回家进行操作的方式。比如讲到声音的传播这个部分的时候,先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课本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硬性知识点,再让他们在课下自己观看关于声音的传播的视频,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下次上课的时候,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组同学来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声音的传播。这个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如何策划好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把微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媒介很好地利用了起来,实现了最初的教学目标。
2.互相点评,微课出真知
在微课程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但这个积极性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也会很快衰减下来,因此,通过微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和小组之间轮流讲课的方式,并结合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比如今天第一组讲光的折射,第二组就讲光的反射,同一个单元不同的知识点板块,再加上不同的小组人员,会让学生在对方讲述知识点的过程中明白自己需要掌握的是什么,因为一旦让学生讲知识点,以往教师对可能会出现的局限性错误就会适当避免,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不同,有时候他们觉得学生应该心知肚明的东西可能往往都是他们觉得云里雾里的存在。而当学生作为课堂讲述主体的时候,就会和底下的其他同学形成一种默契,从而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来给大家讲新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之间的知识点讲述,教师还可以让没参与的同学做一个点评,让学生在点评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无疑给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活学活用,可以说是教学手法的新突破。但是在微课程出现后,也会存在某些个别过度依赖视频教学忽视了和学生互动的现象存在,虽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还是需要稍加控制。可以这么说,微课程的出现使得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也实现了短时间内高效率的目标,但任何时候微课程教学都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而不能让其凌驾于传统教学手段之上,这点需要明确。
参考文献:
[1]金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J].高考,2015,(7):17-17,18.
[2]丁占涛.融合微课打造高效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5):7-8.
关键词:微课程: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所谓微课程,就是教师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针对性强的情况下,通过微课程,学生面对疑难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学有所得。作为教学手段的新宠儿,微课程无疑实现了短时间内的高效率,也让师生双方实现了比较好的互动,此外,由于微课程受到的时间空间限制比较少,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接下来将通过介绍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简单论述其应用现状。
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课堂利用微课教学,效率提升快
物理学习虽然不像数学那样环环相扣,但每个部分之间的衔接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结束一个单元辗转到下个单元的时候,虽然会在课程的衔接上绞尽脑汁,但最终也很难找到理想的方式。同时,面对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板块,有时候教师讲得费力,学生也听得吃力。而有了微课程作为铺垫,教师一般在开始上新课之前先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比如即将讲述物态的变化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比较倾向于给学生观看水的汽化,冰块的熔化的视频。由于物态的变化比较抽象,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会使得这个部分听起来味同嚼蜡,很难让学生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如果学生连学习兴趣都没有了,后期的学习更是举步维艰。
2.以微课程为媒介,资源实现了活用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实验在教师讲述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前,是不可以让学生先行完成的,但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实验的时间有限,且由于不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的提醒,这也是当堂讲述实验步骤的缺陷。而在微课程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讲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手法操作从而来加深印象,可谓一举两得。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在老师讲注意事项的时候走神,但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不自觉地吸引过去,这样一来,其实也实现了资源的活用,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把微课程更好地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1.课上演练,课下实验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根据书本的知识点提示之后给学生进行讲解,有时候因为太抽象且没太大的吸引力,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当然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一味地宣讲会让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课堂在引进了微课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采取课上给同学们演练,课下让同学们自己回家进行操作的方式。比如讲到声音的传播这个部分的时候,先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课本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硬性知识点,再让他们在课下自己观看关于声音的传播的视频,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下次上课的时候,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组同学来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声音的传播。这个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如何策划好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把微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媒介很好地利用了起来,实现了最初的教学目标。
2.互相点评,微课出真知
在微课程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但这个积极性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也会很快衰减下来,因此,通过微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和小组之间轮流讲课的方式,并结合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比如今天第一组讲光的折射,第二组就讲光的反射,同一个单元不同的知识点板块,再加上不同的小组人员,会让学生在对方讲述知识点的过程中明白自己需要掌握的是什么,因为一旦让学生讲知识点,以往教师对可能会出现的局限性错误就会适当避免,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不同,有时候他们觉得学生应该心知肚明的东西可能往往都是他们觉得云里雾里的存在。而当学生作为课堂讲述主体的时候,就会和底下的其他同学形成一种默契,从而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来给大家讲新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之间的知识点讲述,教师还可以让没参与的同学做一个点评,让学生在点评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无疑给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活学活用,可以说是教学手法的新突破。但是在微课程出现后,也会存在某些个别过度依赖视频教学忽视了和学生互动的现象存在,虽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还是需要稍加控制。可以这么说,微课程的出现使得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也实现了短时间内高效率的目标,但任何时候微课程教学都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而不能让其凌驾于传统教学手段之上,这点需要明确。
参考文献:
[1]金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J].高考,2015,(7):17-17,18.
[2]丁占涛.融合微课打造高效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