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 岑美芳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同时也是园所开展最多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并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特有的优势有效开展活动,让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得到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和动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呢?为此,我园结合实际,从问题入手开展实践研究,在此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 传统户外体育活动存在问题
1. 活动场地受限,缺乏施展的空间。户外体育活动因为是以集体运动形式为主,活动时很多班级都挤在操场,幼儿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一些需要较大场地的运动游戏活动,就无法充分地开展。
2. 教师活动组织随意,缺乏目的性。对户外体育活动组织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随性组织,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3. 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总是有许多顾虑,观念还比较守旧,不敢大胆创新和尝试,导致运动及游戏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也是一层不变。
4. 重视安全,制度约束行为。教师怕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出事故,因此经常会出现户外活动时间少、玩滑梯排队、不敢组织剧烈活动等情况。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做法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锻炼幼儿体能,我们应当加以充分地组织和利用。例如:
1.晨间锻炼。为幼儿提供形式各样的、安全的、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小型器械,充分利用资源自制一些小型器械,如稻藤球、陀螺等。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活动的指导,努力做到一物多玩,带领幼儿开展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免幼儿缺乏锻炼的兴趣,达不到晨练的效果。
2.早操。做操不同于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刚劲、有力、到位,以饱满的情绪状态感染幼儿。
3.组织体育教学。
①以幼儿为学习主体,有效地组织集体活动。首先,应制定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到难度适宜;其次,无论新、老教师,都要尽量详细地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好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
②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宜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体育活动内容时,我们应努力做到记住各年龄段的健康教育目标,全面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如果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太多,超出了幼儿的年龄段目标,就会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巧妙利用,让场地“活”起来。
1.因地制宜设置区域。我们将幼儿园户外所有的空余场地,根据其地理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遵循“大场地大运动,小场地巧利用”的原则。如大操场因为功能多用,不可能设置固定的器械,因此作为综合运动区,方便幼儿利用木梯、平衡木、长凳等可组合的器械开展综合运动;那么,有大型器械的地方就不可用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利用长梯、麻绳、平衡板、轮胎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区域,幼儿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才能到达大型器械;而操场的羊肠小道供各类童车沿道骑行;操场四周的草地,投放木桩等创设平衡类的游戏场地;同时,利用不规则的角落和地段,创设投掷区、攀爬区等,边角场地的巧妙利用和固定场地的多样化创设,使得幼儿的运动场地扩大了,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丰富了。
2.年段错开利用场地。除了对整个校园场地的划分和利用,我们为了减少因人数多造成拥挤影响幼儿活动的问题,根据幼儿年龄层动作发展需求不同,错开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时间,从而让幼儿活动的场地就更加宽松、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三)让传统游戏融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包括适时的引入含有趣味性、竞技性和群体性的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等。
1.传统的一些体育游戏活动常富有很强的竞技性,在给幼儿带来紧迫感的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传统体育游戏的竞技性,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例如,为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举办“跳房子”游戏活动,先在操场上画出下图中格子的样式,让幼儿通过单腿、双腿跳过地面上的格子,哪个孩子跳得正确且用时最少为胜利。通过这种游戏规则的制定,让游戏富有了竞技性,且在跳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2.在传统的体育游戏中,有些游戏活动可以通过规则的设定,让个人游戏成为群体性游戏。通过群体参与,彼此配合,才能取得游戏的比赛胜利。借助这样的群体性游戏比赛,能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保障户外活动质量
在各教研组进行初步研究、反思、调整的基础上,为了使户外活动得到更好的开展及坚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学期幼儿园开展了“体能大循环”的游戏。每周开展一次游戏,成了孩子们在园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乐事。体能游戏的建立,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了老师对户外活动及材料研究的热情,并使老师逐渐养成了观察幼儿、观察材料的习惯。游戏大会制度的建立,是户外活动开展及研究的一个起点。游戏后,老师们除了在班上、组内进行简单的交流、反馈外,还定期在园内进行阶段性的交流评价。针对幼儿游戏情况、游戏材料投放等问题,进行园内教研。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进行区域活动场地的划分和区域指导分工,老师们依据某种动作发展进行分层指导的能力增强。以游戏为载体,对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体育活动开展的方法探究支持了教师开展好户外体育活动,有效保证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使幼儿动作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之,发展幼儿体能、增强幼儿体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挖掘多种教学资源,运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樊云霞. 关于农村幼儿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5)
[2] 郭燕娜.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J]. 考试周刊,2017,(98)
[3] 游慧琼.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求知导刊,2018,(29)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同时也是园所开展最多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并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特有的优势有效开展活动,让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得到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和动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呢?为此,我园结合实际,从问题入手开展实践研究,在此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 传统户外体育活动存在问题
1. 活动场地受限,缺乏施展的空间。户外体育活动因为是以集体运动形式为主,活动时很多班级都挤在操场,幼儿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一些需要较大场地的运动游戏活动,就无法充分地开展。
2. 教师活动组织随意,缺乏目的性。对户外体育活动组织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随性组织,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3. 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总是有许多顾虑,观念还比较守旧,不敢大胆创新和尝试,导致运动及游戏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也是一层不变。
4. 重视安全,制度约束行为。教师怕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出事故,因此经常会出现户外活动时间少、玩滑梯排队、不敢组织剧烈活动等情况。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做法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锻炼幼儿体能,我们应当加以充分地组织和利用。例如:
1.晨间锻炼。为幼儿提供形式各样的、安全的、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小型器械,充分利用资源自制一些小型器械,如稻藤球、陀螺等。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活动的指导,努力做到一物多玩,带领幼儿开展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免幼儿缺乏锻炼的兴趣,达不到晨练的效果。
2.早操。做操不同于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刚劲、有力、到位,以饱满的情绪状态感染幼儿。
3.组织体育教学。
①以幼儿为学习主体,有效地组织集体活动。首先,应制定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到难度适宜;其次,无论新、老教师,都要尽量详细地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好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
②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宜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体育活动内容时,我们应努力做到记住各年龄段的健康教育目标,全面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如果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太多,超出了幼儿的年龄段目标,就会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巧妙利用,让场地“活”起来。
1.因地制宜设置区域。我们将幼儿园户外所有的空余场地,根据其地理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遵循“大场地大运动,小场地巧利用”的原则。如大操场因为功能多用,不可能设置固定的器械,因此作为综合运动区,方便幼儿利用木梯、平衡木、长凳等可组合的器械开展综合运动;那么,有大型器械的地方就不可用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利用长梯、麻绳、平衡板、轮胎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区域,幼儿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才能到达大型器械;而操场的羊肠小道供各类童车沿道骑行;操场四周的草地,投放木桩等创设平衡类的游戏场地;同时,利用不规则的角落和地段,创设投掷区、攀爬区等,边角场地的巧妙利用和固定场地的多样化创设,使得幼儿的运动场地扩大了,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丰富了。
2.年段错开利用场地。除了对整个校园场地的划分和利用,我们为了减少因人数多造成拥挤影响幼儿活动的问题,根据幼儿年龄层动作发展需求不同,错开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时间,从而让幼儿活动的场地就更加宽松、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三)让传统游戏融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包括适时的引入含有趣味性、竞技性和群体性的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等。
1.传统的一些体育游戏活动常富有很强的竞技性,在给幼儿带来紧迫感的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传统体育游戏的竞技性,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例如,为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举办“跳房子”游戏活动,先在操场上画出下图中格子的样式,让幼儿通过单腿、双腿跳过地面上的格子,哪个孩子跳得正确且用时最少为胜利。通过这种游戏规则的制定,让游戏富有了竞技性,且在跳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2.在传统的体育游戏中,有些游戏活动可以通过规则的设定,让个人游戏成为群体性游戏。通过群体参与,彼此配合,才能取得游戏的比赛胜利。借助这样的群体性游戏比赛,能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保障户外活动质量
在各教研组进行初步研究、反思、调整的基础上,为了使户外活动得到更好的开展及坚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学期幼儿园开展了“体能大循环”的游戏。每周开展一次游戏,成了孩子们在园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乐事。体能游戏的建立,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了老师对户外活动及材料研究的热情,并使老师逐渐养成了观察幼儿、观察材料的习惯。游戏大会制度的建立,是户外活动开展及研究的一个起点。游戏后,老师们除了在班上、组内进行简单的交流、反馈外,还定期在园内进行阶段性的交流评价。针对幼儿游戏情况、游戏材料投放等问题,进行园内教研。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进行区域活动场地的划分和区域指导分工,老师们依据某种动作发展进行分层指导的能力增强。以游戏为载体,对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体育活动开展的方法探究支持了教师开展好户外体育活动,有效保证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使幼儿动作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之,发展幼儿体能、增强幼儿体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挖掘多种教学资源,运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樊云霞. 关于农村幼儿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5)
[2] 郭燕娜.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J]. 考试周刊,2017,(98)
[3] 游慧琼.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求知导刊,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