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开展品行教育
【作者】 刘尚星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中心小学)
【正文】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学校布局的科学调整,乡镇寄宿制小学学生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我校于2007年开始建成寄宿制学校,目前已经成为一所拥有300多名寄宿生的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小学。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近年来我努力奉行科学、规范、人性化的原则,用一颗爱生如子的赤诚之心、博爱之心,努力探索如何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建立家校合育新机制
1.加强联系,为学生建立信息簿
我校的寄宿生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即使是双休日回到家中,见到的也只是爷爷、奶奶。俗话说:“隔代更比一代亲。”老一辈子的人吃了许多苦,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再过那种苦日子,于是在生活上便百般呵护。孙辈们回家的这两天,爷爷奶奶们基本上都是嘘寒问暖,好吃好喝地一个劲地招待,然后在孩子返校时给足了零花钱;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究竟怎样,学习成绩到底如何,他们却很少过问。而孩子的父母远在千里,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因此感情也日渐疏远,与孩子的关系冷淡。此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寄宿生中也有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及时统计好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为每位学生建立起个人信息簿,对家长做什么工作、在何处打工、联系方式、家庭人员情况以及收入来源等都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会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贫困生及时做好关怀帮扶工作,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自己在校的生活费,都是父母通过辛苦劳动所挣来的血汗钱,来之不易,让孩子学会节俭和珍惜,由此懂得感恩。这些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多了一个倾诉的场所,让老师们多了一道把握学生心灵脉搏的关口。其次,我们每学期都在全体寄宿生中开展一次“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让学生告诉父母其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体谅父母了。
沟通情感,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学校每一届的运动会上,我校都会专门设立家长参与的比赛项目,比如家长与教师接力比赛、家长与教师拔河比赛、家庭接力比赛等,让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同赛同乐;在艺术节、儿童节上,我们也会邀请家长和教师、学生同台演出,并为家长设立专场;在“五一”或“十一”前夕,邀请家长与教师进行各种体育比赛,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情感沟通,丰富了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2.家校联手,为教育搭建直通车
(1)成立家长协会。家长协会是加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重要载体。我校的家长协会由十多名家长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学校和班级工作,了解更多家长对学生和班级教育的看法,共同商讨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集思广益,争取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2)设立家长信箱。我校每个班级都设有家长信箱,家长可以匿名把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投到信箱里,而不必有什么顾虑。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工作,这种做法十分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也有利于教师们的发展与进步,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此外,学校领导还与需要帮助的学生结成手拉手互助对子,不仅平时做到关心与教育,而且要对帮扶对象进行家访,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始终保持方向一致。实践证明,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能力
寄宿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寄宿小学这个大舞台上秀出自己人生起步阶段的精彩,为此,结合学校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培养了学生自主的生活技能。寄宿小学这种育人环境最适宜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生活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劳动技能活动中实现“生活自理”。为此,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会叠被子、会摆物品、会理床铺、会更衣;一切物品摆放有序,会刷洗鞋袜,能布置自己的寝室;自己的碗筷自己洗。走进我们的校园,你就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本色生活:清晨起床铃一响,孩子们起床后就自觉而有序地开始洗漱,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就餐时,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地领饭菜、分饭菜;吃完饭后,又有序地来到洗碗池前将餐具洗净并分类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绝不是仅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就可以了。为此,学校建立了总务主任、生活教师、厨房炊事员等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每学期末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考核成绩同竞聘上岗、评先树优挂钩。先后建立了《德隆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德隆乡中心小学寄宿生安全公约》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每周评估量化一次。为激励先进,让学生学会生活,制定了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生活自理小能手等评选标准,每学期评选表彰一次。
(1)学生整体管理。在寄宿生整体管理方面,我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全天24小时均有教师负责管理寄宿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安全。寄宿生周一必须到班主任那里签到,未按时到校者,班主任必须电话联系家长,查明未到校原因。周五放学,由值日教师护送寄宿生回家。有时,个别学生夜间突然生病,学校立即执行《应急预案》,组织值班领导、值日教师以及生活教师边护送生病学生到医院治疗,边通知学生家长。
(2)宿舍卫生管理。在宿舍卫生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五无”,即墙面无污迹、地面无垃圾、床面无杂乱、门面无划痕、窗面无污渍。日常用品的摆放则要求学生做到“五线”,即鞋子摆放一条线,脸盆摆放一条线,牙刷、牙膏、牙杯、梳子摆放一条线,水瓶、水杯摆放一条线,毛巾叠放一条线。在个人卫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五勤”,即勤洗手脸、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鞋袜、勤理发。在饮食卫生方面则要求学生做到“五不”,即不吃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不买“三无”产品。
(3)学校安全管理。为了确保寄宿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要筑起了三道坚固防线。第一道防线:学生外出通道——治保室。我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化管理,学生外出的路只有一条,必须经过学校的治保室。我校治保室24小时有人值班,对进出学校的人员进行一一登记,杜绝闲杂人员出入校园。学生有事必须外出的,须班主任亲自护送至治保室并签字条后,方可出校,切实保证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第二道防线:学生休息场所——学生寝室。学生寝室有学生宿舍管理员全面负责学生寝室的财物安全,使学生寝室正常通风,确保室内无异味。在学生晚休时,值班老师把学生交给宿舍管理员后,由管理员全权负责,保证所有寄宿生按时入睡,安然就寝。第三道防线:学生就餐阵地——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所有寄宿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食堂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吃得放心,学得开心,该校除粮油进货渠道正规外,还实行领导试餐制与教师陪餐制。学生就餐前30分钟,学校领导首先试餐,等没有任何问题时,学生方可就餐。在学生就餐时,有班主任教师进行陪餐,保证每个学生饭菜份量足、质量好。这三道防线的筑起为学生撑起了保护伞,构建了安全防护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集中精力投入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此外,为了提高寄宿生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学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准寄宿生在宿舍内打闹,不准玩玩具枪,不准携带管制刀具,不做任何威胁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事,不准在宿舍内点蜡烛,注意防火防盗。建立严格的寄宿生考勤制度,值日领导、教师和管理教师每天晚上对宿舍至少巡察三次,对缺勤者及时查清原因,做出处理并记录;每周五下午必须清查寄宿生回家情况,防止发生寄宿生周末不回家的现象。
总之,农村小学寄宿制是调整学校布局,高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而采取的有效之举。面对农村小学寄宿制这种全新的办学体制,我们信心满怀。实施寄宿管理以来,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以及寄宿孩子们的一致认可。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近年来我努力奉行科学、规范、人性化的原则,用一颗爱生如子的赤诚之心、博爱之心,努力探索如何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建立家校合育新机制
1.加强联系,为学生建立信息簿
我校的寄宿生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即使是双休日回到家中,见到的也只是爷爷、奶奶。俗话说:“隔代更比一代亲。”老一辈子的人吃了许多苦,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再过那种苦日子,于是在生活上便百般呵护。孙辈们回家的这两天,爷爷奶奶们基本上都是嘘寒问暖,好吃好喝地一个劲地招待,然后在孩子返校时给足了零花钱;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究竟怎样,学习成绩到底如何,他们却很少过问。而孩子的父母远在千里,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因此感情也日渐疏远,与孩子的关系冷淡。此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寄宿生中也有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及时统计好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为每位学生建立起个人信息簿,对家长做什么工作、在何处打工、联系方式、家庭人员情况以及收入来源等都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会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贫困生及时做好关怀帮扶工作,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自己在校的生活费,都是父母通过辛苦劳动所挣来的血汗钱,来之不易,让孩子学会节俭和珍惜,由此懂得感恩。这些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多了一个倾诉的场所,让老师们多了一道把握学生心灵脉搏的关口。其次,我们每学期都在全体寄宿生中开展一次“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让学生告诉父母其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体谅父母了。
沟通情感,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学校每一届的运动会上,我校都会专门设立家长参与的比赛项目,比如家长与教师接力比赛、家长与教师拔河比赛、家庭接力比赛等,让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同赛同乐;在艺术节、儿童节上,我们也会邀请家长和教师、学生同台演出,并为家长设立专场;在“五一”或“十一”前夕,邀请家长与教师进行各种体育比赛,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情感沟通,丰富了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2.家校联手,为教育搭建直通车
(1)成立家长协会。家长协会是加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重要载体。我校的家长协会由十多名家长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学校和班级工作,了解更多家长对学生和班级教育的看法,共同商讨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集思广益,争取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2)设立家长信箱。我校每个班级都设有家长信箱,家长可以匿名把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投到信箱里,而不必有什么顾虑。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工作,这种做法十分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也有利于教师们的发展与进步,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此外,学校领导还与需要帮助的学生结成手拉手互助对子,不仅平时做到关心与教育,而且要对帮扶对象进行家访,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始终保持方向一致。实践证明,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能力
寄宿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寄宿小学这个大舞台上秀出自己人生起步阶段的精彩,为此,结合学校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培养了学生自主的生活技能。寄宿小学这种育人环境最适宜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生活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劳动技能活动中实现“生活自理”。为此,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会叠被子、会摆物品、会理床铺、会更衣;一切物品摆放有序,会刷洗鞋袜,能布置自己的寝室;自己的碗筷自己洗。走进我们的校园,你就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本色生活:清晨起床铃一响,孩子们起床后就自觉而有序地开始洗漱,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就餐时,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地领饭菜、分饭菜;吃完饭后,又有序地来到洗碗池前将餐具洗净并分类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绝不是仅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就可以了。为此,学校建立了总务主任、生活教师、厨房炊事员等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每学期末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考核成绩同竞聘上岗、评先树优挂钩。先后建立了《德隆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德隆乡中心小学寄宿生安全公约》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每周评估量化一次。为激励先进,让学生学会生活,制定了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生活自理小能手等评选标准,每学期评选表彰一次。
(1)学生整体管理。在寄宿生整体管理方面,我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全天24小时均有教师负责管理寄宿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安全。寄宿生周一必须到班主任那里签到,未按时到校者,班主任必须电话联系家长,查明未到校原因。周五放学,由值日教师护送寄宿生回家。有时,个别学生夜间突然生病,学校立即执行《应急预案》,组织值班领导、值日教师以及生活教师边护送生病学生到医院治疗,边通知学生家长。
(2)宿舍卫生管理。在宿舍卫生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五无”,即墙面无污迹、地面无垃圾、床面无杂乱、门面无划痕、窗面无污渍。日常用品的摆放则要求学生做到“五线”,即鞋子摆放一条线,脸盆摆放一条线,牙刷、牙膏、牙杯、梳子摆放一条线,水瓶、水杯摆放一条线,毛巾叠放一条线。在个人卫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五勤”,即勤洗手脸、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鞋袜、勤理发。在饮食卫生方面则要求学生做到“五不”,即不吃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不买“三无”产品。
(3)学校安全管理。为了确保寄宿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要筑起了三道坚固防线。第一道防线:学生外出通道——治保室。我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化管理,学生外出的路只有一条,必须经过学校的治保室。我校治保室24小时有人值班,对进出学校的人员进行一一登记,杜绝闲杂人员出入校园。学生有事必须外出的,须班主任亲自护送至治保室并签字条后,方可出校,切实保证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第二道防线:学生休息场所——学生寝室。学生寝室有学生宿舍管理员全面负责学生寝室的财物安全,使学生寝室正常通风,确保室内无异味。在学生晚休时,值班老师把学生交给宿舍管理员后,由管理员全权负责,保证所有寄宿生按时入睡,安然就寝。第三道防线:学生就餐阵地——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所有寄宿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食堂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吃得放心,学得开心,该校除粮油进货渠道正规外,还实行领导试餐制与教师陪餐制。学生就餐前30分钟,学校领导首先试餐,等没有任何问题时,学生方可就餐。在学生就餐时,有班主任教师进行陪餐,保证每个学生饭菜份量足、质量好。这三道防线的筑起为学生撑起了保护伞,构建了安全防护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集中精力投入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此外,为了提高寄宿生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学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准寄宿生在宿舍内打闹,不准玩玩具枪,不准携带管制刀具,不做任何威胁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事,不准在宿舍内点蜡烛,注意防火防盗。建立严格的寄宿生考勤制度,值日领导、教师和管理教师每天晚上对宿舍至少巡察三次,对缺勤者及时查清原因,做出处理并记录;每周五下午必须清查寄宿生回家情况,防止发生寄宿生周末不回家的现象。
总之,农村小学寄宿制是调整学校布局,高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而采取的有效之举。面对农村小学寄宿制这种全新的办学体制,我们信心满怀。实施寄宿管理以来,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以及寄宿孩子们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