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苗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识字教学
【作者】 田艳琼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保上村教学点)
【正文】摘 要: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苗族聚集的农村地区,由于受方言土话发音的影响,当地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显得比别处困难。那么苗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识字教学该如何展开呢?我认为:一是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及时正音;二是充分利用儿童游戏,培养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三是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教学,提高写字能力和理解字义的水平;四是开展一些与识字教学有关的活动,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下面就根据我在苗族地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这四个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苗族农村;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我们要学好语文,最初、最关键的就是识字。然而,在苗族族聚集的农村地区小学,识字教学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苗语的读音方式和汉语不一样,单是读音方面就给识字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又如苗族地区老一辈很少读书,年轻一代又外出务工,大量的留守儿童由老人教养,因而小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引导,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利因素的交织,造成苗族地区的识字教学就显得比别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与别处不同的教学策略。下面就根据我多年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实情况,从四个方面谈谈苗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识字教学。
一、是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及时正音
现代社会生活,苗族地区的小孩,普通话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作为学校的识字教学,就不能基本得到交流就满足了,而是每个字的读音、写法、意义,都做到准确。苗族地区乡音严重,纠正字的读音任重而道远,在众多的方法中,我认为,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及时正音,是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那在苗族地区怎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我采用如下方法:
(一)用苗语的发音与汉语发音对比纠音法来教学拼音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苗族小学生学习汉语,有优势的一面,也有乡音难改的一面。优势一面就是苗语相对于汉语是独成体系的,也就是说该借汉语的地方就借得干脆,而且尽量少;不该借的地方与汉语没有关系,它不像广东话本来是汉语却读音差得远。这样独立于汉语对学习汉语标准音有什么优势?根据英国哲学心理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孔子也有此理论“绘色后素”):头脑本来就没有,老师教什么学生学得什么,所以好多汉字读音,只要老师读得准确无误,学生也绝对的准确无误,没有其他干扰,这就是好多苗族人学说普通话特别的标准的原因了。不优势的一面是有发音器官运行差不多一样(或完全相反),苗族学生本来用在发苗语音,现在突然给学生用来发汉语音,这样就发生很大的干扰了,这又造成苗族人讲普通话有部分发音特别有辨识度,一听马上懂得是苗族兄弟。后一种情况,该怎么纠正呢?我就是用对比纠音,特别用于教拼音时。
我们懂得苗话发音特点,苗语半送气音,而汉语好多全送气音,比如“b”与“p”,“d”与“t”,“g”与“k”,“j”、“q”和“x”苗族学生多读为半送气。“z”、“c”、“s”、“zh”、“ch”、“sh”都读作“s”,因为相差太大,平时发苗语音都平舌得过度而难改了,想给舌头翘起必须费很大的力,不过,平翘舌情况苗族学生容易改,儿童可塑性强,只要一开始教得准确。而前一种近似情况就不容易了,比如“葱花,cong hua”,“夹苗普通话”常读成“松哇”,原因是长 期念半送气音接近普通话送气音,只改一点点是难度最大的。虽然儿童可塑性强,没有顽固,但差一点点,就必须细心辨认,甚至用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不喜欢繁杂的思想,因此就难改。那就只能用一个半送气的苗语词语,讲解与汉语的送气词发音器官(主要是舌)来分析两者的运行区别,并经过长期训练才得以纠正。
在教学纠正字音的过程中,要抓住“乡音难改的字”,比如:“鸡ji”、“七qi”、“西xi”;“之zhi”、“吃chi”、“失shi”等。选好字后,最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练习上,一面练习,一面纠正。其过程也可以讲道理,但要少讲,因为小学生偏向于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不感兴趣。
(二)用现代教学媒介,加强汉语拼音教学。
现代学校教学,可以借助的媒介很多,有电脑、手机、白板、一体机等,我们可以用这些现代的电子教学媒介,帮助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现代电子教学媒介是得力的助手,下面就谈我的平时教学操作: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背得拼音表情况下,可以随机抽出表里的任何一个拼音符号,比如把“ao”“an”、“eng”、“z”、“ch”等抽出来显示在白板上,给学生慢慢辨认。经过反复拆分训练,就可以达到,随便把表里的任何一个拼音丢在哪,学生都可以认得。
第二种情况是学生辨认拼音符号很熟,要学拼音组合与拼写。那就可以利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拼音键的打字功能来教学。如教学生声母表中的“b“对应键盘中的”B”键,给学生自己找自己按键,练多了,学生会找到拼音表和键盘的字母对应关系。当教到字母组合时,也同样可以在键盘上找到它们的组合。比如“ang”就教学生点了“A“N“”G”键,就可以组合成“ang”,同样的方法教下去,所有的声母、韵母均可以在键盘中找到。经过这样一教学,学生就可以用拼音键盘打字了。教打字时,先从简单的字开始,如“一,yi”、“马,ma”、“人,ren”等开始,键盘中的组合“一”是“Y“、”I”键;“马”是“M”“A”键;“人”是“R”“E”“N”键,从这些简单字开始,给小学生心理有一种循序渐进之感,而淡忘畏难情绪。
二、是充分利用儿童游戏,培养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儿童爱好游戏,借助游戏教学,是常用的方法。关于这方面,专家有研究论著,一线老师在实践也常采用。在这里,我不从理论层面去论述,而是结合“苗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阐述我的具体实践。对于低年级,我用于教学说普通话和纠正字音;对于高年级用于教写字和理解字义。
首先,低年级用游戏来教学说普通话和纠正字音。刚才已经说过,现代苗族地区的小孩子,普通话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在游戏中,他们是可以用普通来表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多用苗语而不用普通话。那怎么办呢?我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帮学生出游戏,学生自己选;二是学生出游戏,我参加。
第一种情况,我可以列出几个游戏题目供学生参考,由他们选。比如:数小鸭、看小鸡、喂蚂蚁、抓蜻蜓等等,这些游戏在课外读物都有入选,有相应的音频视频,这样我就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引导学生讲普通话。有一回,小学生选中我提供的“数小鸭”游戏。我就找来一个大盆,十多只塑料小鸭,旁边放“数小鸭”的儿歌。在歌声的提示下,他们的整个游戏过程,大多唱歌或用普通话会话,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种情况,我亲自参加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游戏节目。我亲自扮演“母鸡”,保护“幼崽”,因我参加,我肯定用普通话。这中我亲自参与的游戏形式,我可以带动学生讲普通话,也可以纠正学生说话中的字音,用词。
其次,高年级用游戏教写字和理解字义。高年级学生因为有一定的知识,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知识溶于游戏,以提高游戏品位。这种游戏往往“利益化”,这里指为了教学而设计的游戏。比如演“龟兔赛跑”,我往往给他们改编,写成小剧本,再演。写剧本时,我亲自过目,我就可以帮他们纠正一些字的写法,比如“比赛”,他们写成“比塞”。我就教他们,“赛”下是“贝”,古代是钱,比赛为了要钱,实际上是教写字又教了字义。还有,帮他们斟酌该用那个词好,也是教字义。
用游戏教学法,在苗族地区的农村一样有效,不过有点麻烦,不是学生不愿意游戏,而是不能放手,一放手,他们大多又用苗语了。这个方面我将继续探索,直到找到合适的操作方法。
三、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教学,提高写字能力和理解字义的水平
我这里借助电脑和手工抄写相结合,可以训练学生写字,又可以教理解字义。比如教学生“一”字,就先叫学生在电脑上打出“一,yi”,马上又叫学生抄到字本上,顺便教写法。因电脑有电子字典,实际上学生查了一轮字典,学生能够过目了一遍字义,有时疑难字义我又讲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这样练习也要循序渐进,打字词熟练后,我们可以练习打一句话,比如“老师,你好!”等。这样做能把现代与传统、电脑与人脑、智能与手工、教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效率。
四、开展一些与识字教学有关的活动,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
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与识字教学有关的比赛
(1)可以进行简单字拼音键盘录入比赛,先规定字,看谁录入快,就可以训练学生快速调出脑中的拼音字母内存。接着给学生录入生活中要说的话,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想得多,就可以训练学生打字和语言组织能力。
(2)可以进行书法比赛,培养学生对写字的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3)可以进行演戏比赛。这样比赛可以说是综合的,台下的剧本拟写可以练写字,推敲用词造句可以加强字义的理解,台上演讲可以校准字音。这种比赛对识字教学作用强大而全面,但繁杂,难得组织。
以上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方法,在苗族地区识字教学中效果明显,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识字教学的方法也会随之变化,我们要做到“以时俱进”。总之,我认为,识字教学不能用灌输式,而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生活需要,顺应社会潮流,这样才能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网上查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理论。
[3]参考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参考《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关键词:苗族农村;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我们要学好语文,最初、最关键的就是识字。然而,在苗族族聚集的农村地区小学,识字教学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苗语的读音方式和汉语不一样,单是读音方面就给识字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又如苗族地区老一辈很少读书,年轻一代又外出务工,大量的留守儿童由老人教养,因而小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引导,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利因素的交织,造成苗族地区的识字教学就显得比别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与别处不同的教学策略。下面就根据我多年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实情况,从四个方面谈谈苗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识字教学。
一、是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及时正音
现代社会生活,苗族地区的小孩,普通话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作为学校的识字教学,就不能基本得到交流就满足了,而是每个字的读音、写法、意义,都做到准确。苗族地区乡音严重,纠正字的读音任重而道远,在众多的方法中,我认为,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及时正音,是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那在苗族地区怎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我采用如下方法:
(一)用苗语的发音与汉语发音对比纠音法来教学拼音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苗族小学生学习汉语,有优势的一面,也有乡音难改的一面。优势一面就是苗语相对于汉语是独成体系的,也就是说该借汉语的地方就借得干脆,而且尽量少;不该借的地方与汉语没有关系,它不像广东话本来是汉语却读音差得远。这样独立于汉语对学习汉语标准音有什么优势?根据英国哲学心理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孔子也有此理论“绘色后素”):头脑本来就没有,老师教什么学生学得什么,所以好多汉字读音,只要老师读得准确无误,学生也绝对的准确无误,没有其他干扰,这就是好多苗族人学说普通话特别的标准的原因了。不优势的一面是有发音器官运行差不多一样(或完全相反),苗族学生本来用在发苗语音,现在突然给学生用来发汉语音,这样就发生很大的干扰了,这又造成苗族人讲普通话有部分发音特别有辨识度,一听马上懂得是苗族兄弟。后一种情况,该怎么纠正呢?我就是用对比纠音,特别用于教拼音时。
我们懂得苗话发音特点,苗语半送气音,而汉语好多全送气音,比如“b”与“p”,“d”与“t”,“g”与“k”,“j”、“q”和“x”苗族学生多读为半送气。“z”、“c”、“s”、“zh”、“ch”、“sh”都读作“s”,因为相差太大,平时发苗语音都平舌得过度而难改了,想给舌头翘起必须费很大的力,不过,平翘舌情况苗族学生容易改,儿童可塑性强,只要一开始教得准确。而前一种近似情况就不容易了,比如“葱花,cong hua”,“夹苗普通话”常读成“松哇”,原因是长 期念半送气音接近普通话送气音,只改一点点是难度最大的。虽然儿童可塑性强,没有顽固,但差一点点,就必须细心辨认,甚至用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不喜欢繁杂的思想,因此就难改。那就只能用一个半送气的苗语词语,讲解与汉语的送气词发音器官(主要是舌)来分析两者的运行区别,并经过长期训练才得以纠正。
在教学纠正字音的过程中,要抓住“乡音难改的字”,比如:“鸡ji”、“七qi”、“西xi”;“之zhi”、“吃chi”、“失shi”等。选好字后,最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练习上,一面练习,一面纠正。其过程也可以讲道理,但要少讲,因为小学生偏向于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不感兴趣。
(二)用现代教学媒介,加强汉语拼音教学。
现代学校教学,可以借助的媒介很多,有电脑、手机、白板、一体机等,我们可以用这些现代的电子教学媒介,帮助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现代电子教学媒介是得力的助手,下面就谈我的平时教学操作: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背得拼音表情况下,可以随机抽出表里的任何一个拼音符号,比如把“ao”“an”、“eng”、“z”、“ch”等抽出来显示在白板上,给学生慢慢辨认。经过反复拆分训练,就可以达到,随便把表里的任何一个拼音丢在哪,学生都可以认得。
第二种情况是学生辨认拼音符号很熟,要学拼音组合与拼写。那就可以利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拼音键的打字功能来教学。如教学生声母表中的“b“对应键盘中的”B”键,给学生自己找自己按键,练多了,学生会找到拼音表和键盘的字母对应关系。当教到字母组合时,也同样可以在键盘上找到它们的组合。比如“ang”就教学生点了“A“N“”G”键,就可以组合成“ang”,同样的方法教下去,所有的声母、韵母均可以在键盘中找到。经过这样一教学,学生就可以用拼音键盘打字了。教打字时,先从简单的字开始,如“一,yi”、“马,ma”、“人,ren”等开始,键盘中的组合“一”是“Y“、”I”键;“马”是“M”“A”键;“人”是“R”“E”“N”键,从这些简单字开始,给小学生心理有一种循序渐进之感,而淡忘畏难情绪。
二、是充分利用儿童游戏,培养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儿童爱好游戏,借助游戏教学,是常用的方法。关于这方面,专家有研究论著,一线老师在实践也常采用。在这里,我不从理论层面去论述,而是结合“苗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阐述我的具体实践。对于低年级,我用于教学说普通话和纠正字音;对于高年级用于教写字和理解字义。
首先,低年级用游戏来教学说普通话和纠正字音。刚才已经说过,现代苗族地区的小孩子,普通话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在游戏中,他们是可以用普通来表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多用苗语而不用普通话。那怎么办呢?我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帮学生出游戏,学生自己选;二是学生出游戏,我参加。
第一种情况,我可以列出几个游戏题目供学生参考,由他们选。比如:数小鸭、看小鸡、喂蚂蚁、抓蜻蜓等等,这些游戏在课外读物都有入选,有相应的音频视频,这样我就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引导学生讲普通话。有一回,小学生选中我提供的“数小鸭”游戏。我就找来一个大盆,十多只塑料小鸭,旁边放“数小鸭”的儿歌。在歌声的提示下,他们的整个游戏过程,大多唱歌或用普通话会话,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种情况,我亲自参加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游戏节目。我亲自扮演“母鸡”,保护“幼崽”,因我参加,我肯定用普通话。这中我亲自参与的游戏形式,我可以带动学生讲普通话,也可以纠正学生说话中的字音,用词。
其次,高年级用游戏教写字和理解字义。高年级学生因为有一定的知识,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知识溶于游戏,以提高游戏品位。这种游戏往往“利益化”,这里指为了教学而设计的游戏。比如演“龟兔赛跑”,我往往给他们改编,写成小剧本,再演。写剧本时,我亲自过目,我就可以帮他们纠正一些字的写法,比如“比赛”,他们写成“比塞”。我就教他们,“赛”下是“贝”,古代是钱,比赛为了要钱,实际上是教写字又教了字义。还有,帮他们斟酌该用那个词好,也是教字义。
用游戏教学法,在苗族地区的农村一样有效,不过有点麻烦,不是学生不愿意游戏,而是不能放手,一放手,他们大多又用苗语了。这个方面我将继续探索,直到找到合适的操作方法。
三、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教学,提高写字能力和理解字义的水平
我这里借助电脑和手工抄写相结合,可以训练学生写字,又可以教理解字义。比如教学生“一”字,就先叫学生在电脑上打出“一,yi”,马上又叫学生抄到字本上,顺便教写法。因电脑有电子字典,实际上学生查了一轮字典,学生能够过目了一遍字义,有时疑难字义我又讲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这样练习也要循序渐进,打字词熟练后,我们可以练习打一句话,比如“老师,你好!”等。这样做能把现代与传统、电脑与人脑、智能与手工、教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效率。
四、开展一些与识字教学有关的活动,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
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与识字教学有关的比赛
(1)可以进行简单字拼音键盘录入比赛,先规定字,看谁录入快,就可以训练学生快速调出脑中的拼音字母内存。接着给学生录入生活中要说的话,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想得多,就可以训练学生打字和语言组织能力。
(2)可以进行书法比赛,培养学生对写字的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3)可以进行演戏比赛。这样比赛可以说是综合的,台下的剧本拟写可以练写字,推敲用词造句可以加强字义的理解,台上演讲可以校准字音。这种比赛对识字教学作用强大而全面,但繁杂,难得组织。
以上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方法,在苗族地区识字教学中效果明显,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识字教学的方法也会随之变化,我们要做到“以时俱进”。总之,我认为,识字教学不能用灌输式,而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生活需要,顺应社会潮流,这样才能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网上查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理论。
[3]参考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参考《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