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作者】 田茂兰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万屯镇中学)
【正文】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及学习行为,然后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从树立学习信念、激发学习兴趣、这五个方面谈谈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兴趣;学法
学习困难是指人们在吸收与运用所接收信息、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学能力时所出现的困难。数学学困生的主要障碍是数学计算或数学推理等障碍困难,包括数量或数学概念、列举和对比、阅读和书写符号、理解概念等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一、实例说话 树立学习信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并展示现实中的数学应用实例,如“三人站成一排有多少排法?”“四本书平均分成两堆有多少种分法?”等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明白数学的重要价值作用。
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多播放像《隐形的翅膀》、力克?胡哲《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样的一些励志视频,也可以向学生多宣读一些能激发他们学习信念和毅力的优美文章。只有帮助学困生树立了坚强的学习信念,他们才能在信念力量的支配下,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一步步取得成功。
二、活用教法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也证明了,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1)以“愉快教育”诱发数学学习兴趣
“愉快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境下学习。使学困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的方法很多,如通过与学生谈话,来消除其因数学学习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害怕情绪;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和降低其作业难度等等;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幻灯、计算机、教具等),以多种教学媒体向学生输送教学信息,丰富学生的感知,诱发学生兴趣。教师的幽默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如教师在讲π值的记法,说:“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可以在风趣的气氛之中帮助学生忘记枯燥的数值。
(2)以“奇”引趣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数学教学中,以缺少常规元素的“奇”,可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达到引趣的目的。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人从来宾到柳州可乘坐的汽车有4挡,可乘坐的火车有3挡,问这个人从来宾到柳州有多少种走法?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疑惑,这到底有多少种走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以“惑”引趣
数学学困生大多在知识方面有许多困惑,这些“惑”是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的学习疑难。但是在教学时,就“惑”引趣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正如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这个道理。“愤”是指学生处于困惑状态,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谓之启;“悱”是学生想说又感到表达不出的困难时,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表达,谓之发。总之,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思维会最为活跃。
(4)体验成功,稳定持久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祝贺;教师应积极提供舞台,给学困生表演机会。对于板演中的差错,教师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同时,应肯定其正确部分,课后对其错误跟踪关心。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就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5)丰富活动,引发拓展兴趣
因为学困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被激发产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够稳定。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忽高忽低、忽冷忽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活动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一些展示特长方面的活动项目,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巩固已有的兴趣,拓展新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促进学困生转化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心理互容 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好学的基础,要转变学困生,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与学困生沟通的重要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平时,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聊天交流,每当学生取得一丝进步时就要及时肯定表扬。特别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显得苦闷、孤独时,老师应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或者经常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学生心理偏差,走出认识误区。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力量,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把“相信自己一定行”、“不要失望,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在看着你”等话语送给学困生,他们会非常珍惜,并从中受到激励。
四、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要取得成功,除了主观努力外,贵在“得法”。应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1)引导学困生全神贯注地听课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许多学困生,人在课堂,心思却飘到了九霄云外,一节课下来,毫无收获。老师和同学应督促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2)指导做好课堂笔记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课堂学习到的重要内容及时地画上着重符号;记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听课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不要将思维停留于此,而是标上问号待课后解决,及时跟上课堂节奏。
(3)从基础抓起,切忌贪多求全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转化需要从长计议,要先从最基础的抓起。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对于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先帮助学困生分解,然后再让其各个击破。
(4)教会反思
反思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困生通过反思,可以加深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做完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反思:一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准确、熟练;二是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要求学困生撰写日记来促反思,记录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等等。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心系学困生,教法得当,多投资。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兴趣;学法
学习困难是指人们在吸收与运用所接收信息、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学能力时所出现的困难。数学学困生的主要障碍是数学计算或数学推理等障碍困难,包括数量或数学概念、列举和对比、阅读和书写符号、理解概念等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一、实例说话 树立学习信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并展示现实中的数学应用实例,如“三人站成一排有多少排法?”“四本书平均分成两堆有多少种分法?”等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明白数学的重要价值作用。
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多播放像《隐形的翅膀》、力克?胡哲《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样的一些励志视频,也可以向学生多宣读一些能激发他们学习信念和毅力的优美文章。只有帮助学困生树立了坚强的学习信念,他们才能在信念力量的支配下,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一步步取得成功。
二、活用教法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也证明了,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1)以“愉快教育”诱发数学学习兴趣
“愉快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境下学习。使学困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的方法很多,如通过与学生谈话,来消除其因数学学习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害怕情绪;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和降低其作业难度等等;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幻灯、计算机、教具等),以多种教学媒体向学生输送教学信息,丰富学生的感知,诱发学生兴趣。教师的幽默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如教师在讲π值的记法,说:“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可以在风趣的气氛之中帮助学生忘记枯燥的数值。
(2)以“奇”引趣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数学教学中,以缺少常规元素的“奇”,可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达到引趣的目的。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人从来宾到柳州可乘坐的汽车有4挡,可乘坐的火车有3挡,问这个人从来宾到柳州有多少种走法?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疑惑,这到底有多少种走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以“惑”引趣
数学学困生大多在知识方面有许多困惑,这些“惑”是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的学习疑难。但是在教学时,就“惑”引趣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正如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这个道理。“愤”是指学生处于困惑状态,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谓之启;“悱”是学生想说又感到表达不出的困难时,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表达,谓之发。总之,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思维会最为活跃。
(4)体验成功,稳定持久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祝贺;教师应积极提供舞台,给学困生表演机会。对于板演中的差错,教师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同时,应肯定其正确部分,课后对其错误跟踪关心。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就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5)丰富活动,引发拓展兴趣
因为学困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被激发产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够稳定。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忽高忽低、忽冷忽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活动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一些展示特长方面的活动项目,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巩固已有的兴趣,拓展新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促进学困生转化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心理互容 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好学的基础,要转变学困生,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与学困生沟通的重要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平时,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聊天交流,每当学生取得一丝进步时就要及时肯定表扬。特别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显得苦闷、孤独时,老师应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或者经常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学生心理偏差,走出认识误区。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力量,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把“相信自己一定行”、“不要失望,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在看着你”等话语送给学困生,他们会非常珍惜,并从中受到激励。
四、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要取得成功,除了主观努力外,贵在“得法”。应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1)引导学困生全神贯注地听课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许多学困生,人在课堂,心思却飘到了九霄云外,一节课下来,毫无收获。老师和同学应督促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2)指导做好课堂笔记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课堂学习到的重要内容及时地画上着重符号;记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听课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不要将思维停留于此,而是标上问号待课后解决,及时跟上课堂节奏。
(3)从基础抓起,切忌贪多求全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转化需要从长计议,要先从最基础的抓起。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对于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先帮助学困生分解,然后再让其各个击破。
(4)教会反思
反思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困生通过反思,可以加深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做完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反思:一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准确、熟练;二是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要求学困生撰写日记来促反思,记录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等等。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心系学困生,教法得当,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