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作者】 刘振华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习题练习是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习题练习需加强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在习题中的实际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有效的获得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与学习能力的进步,同时也提高教师进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中,习题教学只是课堂教学中的补充部分,不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够。虽然学生的物理成绩有所提升,但是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实际进步程度还不够明显。
  一、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习题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看选择的习题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否有积极作用,尽量选择和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紧密的习题内容,同时对于习题的内容也应该注重,重视习题的层次性,看习题内容是否可以满足整体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解题中体现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理念的培养,而最重要的是对于教学目标的考虑,习题练习的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主要要求,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使学生实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二、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物理中的理论知识有系统了解,同时也需要对物理原理有基本的认识,只有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能够科学的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可以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相关的热点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如在春节期间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行驶的总里程为8千米,受到的阻力是3×105N,与此同时,它使用的燃油为2L,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应该是多少?通过这种和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实际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能力以及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进行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知识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一个问题通常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透过事物的外在呈现状态,发现在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在思维的发散和拓展中提升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如在遇到直线匀速运动的问题时,学生不仅可以从运动学基本层面的原理进行思考,也可以从能量守恒的方面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突破在传统解题中的思维定式,促进思维的发散,使教师在习题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充分提升。
  四、 重视对错误问题的分析
  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错误,而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发现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要对这种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这样学生才会更了解自身存在的主要错误,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错误时进行有效的规避,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所以教师在讲授习题问题时,要帮助学生理清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解题的主要思路,让学生更明晰自身在思维上的偏差,及时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完善自身的主要解题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而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必然会促进解题能力的增强,进而实现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辅助作用。据调查显示,元认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且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多数时间是受到二者之间的共同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方面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水平。同时也需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带给学生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调控,帮助学生解决阻碍学生进步的不利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的认识到如何进行时间的分配,如何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
  六、 加强对课后习题的辅导
  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习题练习之外,还需要注重在课后对学生的习题辅导。使学生在习得物理知识的同时,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强。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更好的获得结论,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和系统讲解十分必要。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尽量使设计的练习问题可以满足每个水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提升学习的自信,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还可以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提升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对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在高中阶段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而习题是进行物理学习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了解学生能力和需要的基础之上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物理的认知和理解,养成一定的物理思维,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在提高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实际运用水平,促进综合能力的增强,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晓岚.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70):169.
  [2]史伟升.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赤子,2018(21):110.
  [3]许兆胜.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8,20(2):175.
  [4]史海燕.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7(6):32-33.
  [5]范成法,刘金华.谈农村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教学[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