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马燕茜
【机构】 (广西平南县平山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仍需以课堂为主阵地施教,构建课堂融洽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推进实践已有多年,我们已取得了不少成果,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的,这些成果又化为指导思想,指导我们继续推进新课改。初中数学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进行着课实践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把新课改成果用之于教学实践,就成为我们是否理解新理念,运用新思想的一种重要体现。在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把新理念化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的依据,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我把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心得奉献,与你分享。
一、构建课堂融洽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作为新课改指导的新课标理念,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自然要想方设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其方法就是构建课堂融洽氛围,让学生有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我们知道,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环境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还应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二、运用直观化教学策略,化解数学抽象知识
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对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思维还没有从形象思维阶段中完全过渡过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自然有不小难度。我们知道,“文本化”的数学更抽象,特别是概念,作为一种理性认知,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新课改倡导直观化教学,让抽象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为此,我们可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原始概念,如点、线、面、体、数、常数、变数等等,都是由具体的事物观察然后再抽象出来的。人们长期观察了月亮、太阳、光线、水面等具体事物,逐步形成了有关“圆”、“直线”、“平面”等带有共性的、本质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对具体的数和形的感知而形成的表象,然后再由表象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例如:正方形的面积S和它的边长a之间的关系是S=a,边长a可在a>0的范围内任意选取,对于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面积S都有一个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若抛开这个个性的关系,抽出共性的东西,并加以概括,就可以得到函数的概念:“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若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任一个取值,y都有惟一一个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那么,我们就把y称之为x的函数。”由此可知,概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的产物;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或感性认识不完备时,我们就应该借助于实物、模型、教具、图形或形象的语言进行较为直观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对于一些概念(属概念),教师可以直接从已知的概念(种概念)中引入,不必再经过取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有理数的概念,就可以直接从整数、分数的概念中引入。
三、运用多媒体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学科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助教,助学的工具和平台,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而且,培养的不只是数学能力,还有信息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搭建平台,就成为我们时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数学能力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涵丰富,现在已用数学素养来概括。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就应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埋单,其中一些重要能力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媒体技术能将具体形象的图形及动画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如画点与画圆,射线与角,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抛物线y=ax2+bx+c(a#0),改变a、b、c中某个字母的值,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对称轴、顶点坐标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其通过图形或图象得以展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可以通过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又如图形的全等变换中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及相似变换、扇形与圆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内化,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更有利于对学生解决各种变式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我们不能持“教以应试”的态度而施之,应转变观念,以新课改为准绳,以新课改为导向,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方静,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年。
[2]杨德珍,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1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推进实践已有多年,我们已取得了不少成果,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的,这些成果又化为指导思想,指导我们继续推进新课改。初中数学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进行着课实践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把新课改成果用之于教学实践,就成为我们是否理解新理念,运用新思想的一种重要体现。在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把新理念化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的依据,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我把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心得奉献,与你分享。
一、构建课堂融洽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作为新课改指导的新课标理念,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自然要想方设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其方法就是构建课堂融洽氛围,让学生有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我们知道,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环境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还应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二、运用直观化教学策略,化解数学抽象知识
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对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思维还没有从形象思维阶段中完全过渡过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自然有不小难度。我们知道,“文本化”的数学更抽象,特别是概念,作为一种理性认知,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新课改倡导直观化教学,让抽象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为此,我们可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原始概念,如点、线、面、体、数、常数、变数等等,都是由具体的事物观察然后再抽象出来的。人们长期观察了月亮、太阳、光线、水面等具体事物,逐步形成了有关“圆”、“直线”、“平面”等带有共性的、本质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对具体的数和形的感知而形成的表象,然后再由表象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例如:正方形的面积S和它的边长a之间的关系是S=a,边长a可在a>0的范围内任意选取,对于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面积S都有一个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若抛开这个个性的关系,抽出共性的东西,并加以概括,就可以得到函数的概念:“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若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任一个取值,y都有惟一一个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那么,我们就把y称之为x的函数。”由此可知,概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的产物;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或感性认识不完备时,我们就应该借助于实物、模型、教具、图形或形象的语言进行较为直观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对于一些概念(属概念),教师可以直接从已知的概念(种概念)中引入,不必再经过取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有理数的概念,就可以直接从整数、分数的概念中引入。
三、运用多媒体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学科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助教,助学的工具和平台,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而且,培养的不只是数学能力,还有信息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搭建平台,就成为我们时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数学能力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涵丰富,现在已用数学素养来概括。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就应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埋单,其中一些重要能力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媒体技术能将具体形象的图形及动画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如画点与画圆,射线与角,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抛物线y=ax2+bx+c(a#0),改变a、b、c中某个字母的值,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对称轴、顶点坐标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其通过图形或图象得以展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可以通过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又如图形的全等变换中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及相似变换、扇形与圆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内化,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更有利于对学生解决各种变式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我们不能持“教以应试”的态度而施之,应转变观念,以新课改为准绳,以新课改为导向,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方静,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年。
[2]杨德珍,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