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探讨
【作者】 赵 梅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马江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上好《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达到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四个更新”,方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生理都能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四个更新”
小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的一门实践课,旨在激发学生终身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教学培养。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要上好这门体育与健康课程,我认为,必须依托新课标理念作指导,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四个更新”,就能达到上述目的。下面,我谈谈实践做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体育教学,重在身体练习,而在新课标践行的今天,如果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不够,还应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因此,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树立起包括心理、生理都健康的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大多都是室外课,程式固定,套路化,基本上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进行的。课中重点教学时,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地进行热身运动。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我不主张采用单调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而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划着船儿回家”,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我把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
三、更新双边角色
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是绝对的课堂主宰者,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而在新课标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提出,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认识课堂双边活动,对自身角色定好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为此,就需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同时,要明白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更新学习评价
以往,学生期末的体育成绩是体育老师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把考核后的成绩直接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对于没有要求达标考核的年级,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采用平时体育运动技能较好,平时表现突出的来进行衡量,最后确定体育成绩,而对那些平时好动、好玩、淘气的学生来说,他们可就惨了,老师给的成绩肯定不高。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及时恰当的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对后进生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能使其丧失信心,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婉转处理,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多年实践告诉我,只要做到了“四个更新”,就能上好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就能让学生在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能获得体育终身兴趣的培养,也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毅,体育教师备课的策略和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
[2]胡敏,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之我见[J].西藏教育,2011年。
[3]翟振宁,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四个更新”
小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的一门实践课,旨在激发学生终身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教学培养。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要上好这门体育与健康课程,我认为,必须依托新课标理念作指导,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四个更新”,就能达到上述目的。下面,我谈谈实践做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体育教学,重在身体练习,而在新课标践行的今天,如果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不够,还应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因此,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树立起包括心理、生理都健康的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大多都是室外课,程式固定,套路化,基本上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进行的。课中重点教学时,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地进行热身运动。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我不主张采用单调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而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划着船儿回家”,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我把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
三、更新双边角色
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是绝对的课堂主宰者,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而在新课标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提出,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认识课堂双边活动,对自身角色定好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为此,就需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同时,要明白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更新学习评价
以往,学生期末的体育成绩是体育老师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把考核后的成绩直接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对于没有要求达标考核的年级,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采用平时体育运动技能较好,平时表现突出的来进行衡量,最后确定体育成绩,而对那些平时好动、好玩、淘气的学生来说,他们可就惨了,老师给的成绩肯定不高。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及时恰当的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对后进生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能使其丧失信心,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婉转处理,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多年实践告诉我,只要做到了“四个更新”,就能上好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就能让学生在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能获得体育终身兴趣的培养,也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毅,体育教师备课的策略和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
[2]胡敏,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之我见[J].西藏教育,2011年。
[3]翟振宁,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