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策略

【作者】 朱贵业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含山村完小)


【正文】摘 要: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批改学生作业应力求做到五个环节:一是批改符号简单明了;二是批改要及时;三是批改方式为全批全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全批全改和组长代改相结合、同桌互改和隔组互改相结合、自我批改和同桌督促相结合的灵活多样式;四是多写一些激励的眉批语言;五是要求学生详阅批改情况后,做好相关标记。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教师;学生;符号;激励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教学的一面镜子。通过批改作业才能看出师生双方的互动的教学效果,教师才能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达到优化有效教学的目的。但是,有时我们教师把作业改完后发下去,学生只看分数就漠不关心地把作业塞进抽屉里,我们教师感到很失望。笔者从事多年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深深体验到了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酸甜苦辣。为了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笔者经常跟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地探索。下面就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符号简单明了,彰显人性化
  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符号只用对的“√”错的“×”的局限。而是一页作业面只打一个大“√”,若结果有错的画个“——”,计算过程哪一步错的画个“Ο”,并在本页大“√”上加点,以表示本页不全对,本页大“√”没有加点的表示全对。
  这样约定俗成的批改策略,彰显人性化。从保护学生自尊心角度看,把错的符号“×”换成“——”或“Ο”,虽然是小小的细节,但是从小小细节的点滴中做起,就彰显我们教师用大爱去抚育学生的每一点滴,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从学生的查阅改错角度看,“——”或“Ο”,就直接在旁边修改成正确的答案,还可以改正后打小“√”,以表示已经改正,不用再抄写错误题的题目,更是避免学生只看分数就把作业放进抽屉里再也不望了的无效批改作业情况的发生。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角度看,每页少画几个“√”和几个“×”,每本一两页,几十本作业,会减少多少工作量就不用赘言了。从保持作业面的整洁角度看,一个页面,少画了几个红红的“√”或者“×”,特别是少了红红的几个“×”,页面整洁美观度也不言而喻了。
  二、批改作业及时,凸显连贯性
  作业批改结果,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反馈给学生,时间隔久了会增加学生的对知识的形成和巩固的难度。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练习也是这样的。
  三、批改方式多样,力求灵活性
  作业的批改方式只单一一种,是枯草无味的,学生就没有感到新鲜和好奇,随时更新各种批改方式把学生的好奇心牢牢吸引住,是提高作业批改的重要有效策略。
  1.全批全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
  全批全改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的全面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评,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也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最具有责任心的体现。但是往往事以愿违,学生只看分数就把作业放进抽屉里再也不关心了,总有些学生觉得只要做完就完事了,教师批改的大量心血收效不大。而且,除了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外,信息的反馈也不够及时,即使发现问题,也只能在几节课后或者第二天才能来解决,不利于学生知识形成和巩固。所以,采用部分批改相结合来克服全批全改的缺点,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部分批改就是先抽好中差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大概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运用情况。再将答案,包括列式,计算过程,结果,甚至一题多解全展示给全班,由学生对照自改,有不清楚的可以前后桌讨论解决,普遍无法理解的,教师再做统一讲解。
  2.全批全改和组长代改相结合
  教师先把组长的进行全批全改,把每题的答案和一题多解的过程写在组长作业本上,由组长代教师批改各组的作业。这种方式适合于课后作业的批改。组长代改其实是全批全改的延伸,只不过是由组长代理教师职责而已。当教师还有学校其他工作任务要做,没有办法把作业一一改完时,组长代改是最佳的批改方式,即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提高组长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更是培养小助手的重要途径。
  3.同桌互改和隔组互改相结合
  有些课堂作业必须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就可以采取学生同桌互改,既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迅速地反馈信息。但是,有些综合性的练习卷采用同桌互改,学生往往过多关心自己的卷子,不能全心全意批改好同桌的卷子,因此,这种情况可采用隔组交叉互改方式来批改,教师一面讲评卷子,学生一面记录批改卷子。学生即注意力集中,又批改卷子,教师讲评完卷子也改完了,大大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有效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自我批改和同桌督促相结合
  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批改作业是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途径,自我批改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批改,也可以是学生独立活动。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教师先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如果时间比较足在自习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批改,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自我进行回顾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自我批改,学生往往把答案抄了就完,特别不爱学习和基础差的学生,效果就大大打折扣了。为了避免这不良的效果不断出现。在自我批改过程中,同桌一起批改,督促批改过程的有效性,同时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四、多些眉批语言,注重激励性
  眉批能够解决数学作业只能以答案正误为标准,而不能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品质的缺陷。在作业批改中,发现作业的精彩处或疑问处,适当加以眉批,如:“如果字再工整些就好了”“比以前进步多”、“其实你很聪明,认真起来这些题对你来说不是难题”等等。虽寥寥数语,却能激励学生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只打“分数”和“优、良”结果性评价,还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再添上一个“好”或者“很好”等,就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和数学教师的好感,激励学生不断向更好更高的要求努力奋进。
  五、做好阅改标志,推动互动性
  作业发下去后,要求学生详阅批改情况后,做好相关标记。全对只有打“√”的,就给自己画上个笑脸,以资鼓励。如有画“——”或“Ο”的,就在旁边改正过来,不清楚的,马上请教前后桌的同学或者教师,当场弄清错误原因,并对本次作业自己的满意度作简单评价,自己认为满意的画上个笑脸,不满意的画上个哭脸。这样画上简单的阅看批改后的标记,就把教师批改的和学生被批改的双方互动起来了,作业批改效果大大提高。
  六、结论
  以上批改学生作业的策略,适应了班上的所有学生,自己也觉得很顺手,不为批改作业而烦恼,能与学生共享快乐教与学的结晶,应该是比较有效的策略,这点滴的成功策略愿与各位同行共享。
  参考文献:
  [1]徐同还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批改有效性的策略《新教师》 2010年10期 
  [2]马朝霞 让作业批改“活”起来《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年11期
  [3]刘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