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初中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作者】 祁清芳
【机构】 (青海省兴海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兴海县中学)
【正文】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上,也就是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让初中生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引导初中生自行分析题意,从而找到解题方法。本文将从应用题审题指导、应用题解题教学和应用题计算方法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相较小学数学来说会难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和初中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根据不同初中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式,让初中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现解决应用题的正确思路,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方式进行解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提出问题,用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
一、应用题审题指导
审题是讲解应用题的基础,也是很多初中生做错应用题的关键。毕竟如果出现审题错误,也就意味着在开始做题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错误,无论之后的分析多到位,计算多准确都无济于事。所以,教师要让初中生对题干进行阅读,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易失分点,引导初中生进行规避,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讲解[1]。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要先让初中生对题干进行阅读,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大致说出题干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概念,之后再将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大致有一个解题思路,如果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及时提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而且如果在题干中出现“增加到”、“增加了”等关键词显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让初中生着重注意二者的关系,避免出现审题错误,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二、应用题解题教学
(一)绘图解析法
对题干已知条件进行绘图是一个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过程。初中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用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来解决数学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举个例子,在讲解三角形ABC关于P点对称三角形DEF坐标和面积的时候,首先要让初中生根据题意将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注出来,再根据图形关于点对称的性质,将对应三角形DEF绘制出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对应点的坐标,之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定理和对称图形的性质,将求三角形DEF的面积向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转化,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整个利用绘制图形的方法能有效将图形的性质和题干结合起来,也能让初中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绘图思考,帮助初中生找到解决图形问题最好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初中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二)直观分析法
运用直观分析法进行解题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初中生对题干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用设置未知数的方式将条件联系起来,再解出未知数[2]。比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甲队比赛了14场、胜10场、负4场,得了24分,乙队比赛了14场、胜9场、负5场,得了23分,丙队比赛了14场、胜7场、负7场,得了21分,丁队比赛了14场、胜4场、负10场,得了18分,戊队14场全输、得了14分,试问赢一场积多少分?一个球队胜场的积分可以和负场积分相同吗?在遇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戊队的积分,得出输一场得1积分,设胜一场的积分为X,根据乙队的积分列方程9X+5=23,快速得出X=2,之后再用总场数14为中间数,设球队赢了Y场,那么就输了(14-Y)场,即2Y=(14-Y),得出Y不是整数,而球赛不可能举办几分之一场,故而得出结论不成立。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直接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设未知数进行解答,能避免在转化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一种适合初中生发展的应用题教学方法。
三、应用题计算方法
在教师讲解完应用题解题思路之后,初中生计算的准确性同样重要,但是很多初中生在理清解题思路之后就放松下来,忽视计算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出现不必要的计算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初中生的思想观念,用整体时间对初中生进行计算训练,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避免因为计算错误而失分[3]。对初中生的计算训练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初中生在计算的时候,要对涉及到的概念、性质和法则有充分的认识,每一个计算部分都落实到位,如果出现计算错误也要快速的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第二、在计算之前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计算数据,像是11X11=121、12X12=144等,不在这种基础计算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把精力放在相对有难度的计算题上,毕竟,打好计算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入计算;最后,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不要盲目的进行运算,要在计算的时候看清每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适当运用性质和定理,找到更为简单的计算方式,从而更好更快的解决计算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讲解的时候,需要引导初中生进行有效审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生的计算水平,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温红春.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应对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91-91.
[2]陈明兰.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4-118.
[3]杨琳娜.浅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技巧[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4):24-25.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相较小学数学来说会难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和初中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根据不同初中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式,让初中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现解决应用题的正确思路,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方式进行解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提出问题,用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
一、应用题审题指导
审题是讲解应用题的基础,也是很多初中生做错应用题的关键。毕竟如果出现审题错误,也就意味着在开始做题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错误,无论之后的分析多到位,计算多准确都无济于事。所以,教师要让初中生对题干进行阅读,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易失分点,引导初中生进行规避,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讲解[1]。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要先让初中生对题干进行阅读,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大致说出题干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概念,之后再将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大致有一个解题思路,如果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及时提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而且如果在题干中出现“增加到”、“增加了”等关键词显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让初中生着重注意二者的关系,避免出现审题错误,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二、应用题解题教学
(一)绘图解析法
对题干已知条件进行绘图是一个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过程。初中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用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来解决数学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举个例子,在讲解三角形ABC关于P点对称三角形DEF坐标和面积的时候,首先要让初中生根据题意将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注出来,再根据图形关于点对称的性质,将对应三角形DEF绘制出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对应点的坐标,之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定理和对称图形的性质,将求三角形DEF的面积向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转化,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整个利用绘制图形的方法能有效将图形的性质和题干结合起来,也能让初中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绘图思考,帮助初中生找到解决图形问题最好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初中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二)直观分析法
运用直观分析法进行解题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初中生对题干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用设置未知数的方式将条件联系起来,再解出未知数[2]。比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甲队比赛了14场、胜10场、负4场,得了24分,乙队比赛了14场、胜9场、负5场,得了23分,丙队比赛了14场、胜7场、负7场,得了21分,丁队比赛了14场、胜4场、负10场,得了18分,戊队14场全输、得了14分,试问赢一场积多少分?一个球队胜场的积分可以和负场积分相同吗?在遇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戊队的积分,得出输一场得1积分,设胜一场的积分为X,根据乙队的积分列方程9X+5=23,快速得出X=2,之后再用总场数14为中间数,设球队赢了Y场,那么就输了(14-Y)场,即2Y=(14-Y),得出Y不是整数,而球赛不可能举办几分之一场,故而得出结论不成立。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直接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设未知数进行解答,能避免在转化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一种适合初中生发展的应用题教学方法。
三、应用题计算方法
在教师讲解完应用题解题思路之后,初中生计算的准确性同样重要,但是很多初中生在理清解题思路之后就放松下来,忽视计算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出现不必要的计算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初中生的思想观念,用整体时间对初中生进行计算训练,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避免因为计算错误而失分[3]。对初中生的计算训练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初中生在计算的时候,要对涉及到的概念、性质和法则有充分的认识,每一个计算部分都落实到位,如果出现计算错误也要快速的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第二、在计算之前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计算数据,像是11X11=121、12X12=144等,不在这种基础计算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把精力放在相对有难度的计算题上,毕竟,打好计算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入计算;最后,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不要盲目的进行运算,要在计算的时候看清每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适当运用性质和定理,找到更为简单的计算方式,从而更好更快的解决计算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讲解的时候,需要引导初中生进行有效审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生的计算水平,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温红春.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应对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91-91.
[2]陈明兰.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4-118.
[3]杨琳娜.浅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技巧[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