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教学方法
【作者】 扎西巴
【机构】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的上升,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改革,愈加的重视起学生的教育情况,想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各个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紧跟着教育部门前进的步伐,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课堂教育,逐渐的加大了对他们的教育力度,其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打好基础,才能让他们以后学习更加的容易,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老师要重视起来,不能认为小学的知识非常的简单,就放松警惕,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好的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有效方法
汉语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小学教育的主科之一,对小学生考试的综合成绩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小学生要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学好汉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文成绩依然偏低,并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这都是因为老师在授课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上课时存有的一些弊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同时对老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师的授课有所帮助。
1、当今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平时的授课时存有的问题
1.1上课时常常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不管上什么课程,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现阶段,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授课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讲课,经常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少让小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没有参与感,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的沉闷,不利于他们进行学习。现在,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上课时有以下几点特征:(1)老师把自己当作教学的主体。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讲课时通常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讲解知识点,很少会留下时间让小学生进行理解、掌握,不管他们理不理解,只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把知识背下来,这样就会使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对汉语文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2)少数民族地区老师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进行备课,对要讲的知识进行归纳、策划,但是,老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上对课程进行整理的,完全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能让他们理解,往往会让他们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1.2不能让小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正在不断的成长,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自制能力还非常的薄弱,不能正确的判断事情的对错,做事非常的任性,全都以兴趣为主。现如今少数民族地区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的单调,总是让他们去背诵一些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肯定不会受到他们的喜欢,渐渐的还会产生厌烦的心里,对他们成绩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解决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在汉语文课堂中采用相关的汉语文活动来调动学习学习气氛,比如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把一个组看成一个团队,进行一些汉语文知识方面的比赛。哪组同学表现成绩最好老师进行鼓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轻松,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由、活泼时,枯燥的知识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2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要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正确地引导和合理地分组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三是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2.3根据现实生活选择汉语文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贴近现实生活,选择一些代表现实生活、具有现代意思且与现实生活相符的教学内容,并用其替代那些陈旧且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以便使学生汉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一种真实地、仿佛可以触摸到的生活景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确保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2.4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要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要从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向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要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转变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都在不断的前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不断的学习接触外面的世界,不断在学习新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掉自身的缺点,逐渐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老师应该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多学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知识,逐渐认识到原来的授课方式胡的不足,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小学生的特点,创造出新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的增强他们的汉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汉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李玉环.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2]浅谈如何在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孙秀媛.中国培训.2016(24)
[3]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王莉娜.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有效方法
汉语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小学教育的主科之一,对小学生考试的综合成绩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小学生要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学好汉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文成绩依然偏低,并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这都是因为老师在授课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上课时存有的一些弊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同时对老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师的授课有所帮助。
1、当今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平时的授课时存有的问题
1.1上课时常常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不管上什么课程,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现阶段,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授课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讲课,经常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少让小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没有参与感,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的沉闷,不利于他们进行学习。现在,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上课时有以下几点特征:(1)老师把自己当作教学的主体。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讲课时通常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讲解知识点,很少会留下时间让小学生进行理解、掌握,不管他们理不理解,只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把知识背下来,这样就会使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对汉语文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2)少数民族地区老师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进行备课,对要讲的知识进行归纳、策划,但是,老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上对课程进行整理的,完全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能让他们理解,往往会让他们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1.2不能让小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正在不断的成长,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自制能力还非常的薄弱,不能正确的判断事情的对错,做事非常的任性,全都以兴趣为主。现如今少数民族地区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的单调,总是让他们去背诵一些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肯定不会受到他们的喜欢,渐渐的还会产生厌烦的心里,对他们成绩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解决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在汉语文课堂中采用相关的汉语文活动来调动学习学习气氛,比如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把一个组看成一个团队,进行一些汉语文知识方面的比赛。哪组同学表现成绩最好老师进行鼓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轻松,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由、活泼时,枯燥的知识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2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要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正确地引导和合理地分组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三是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2.3根据现实生活选择汉语文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贴近现实生活,选择一些代表现实生活、具有现代意思且与现实生活相符的教学内容,并用其替代那些陈旧且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以便使学生汉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一种真实地、仿佛可以触摸到的生活景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确保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2.4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要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要从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向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要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转变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都在不断的前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不断的学习接触外面的世界,不断在学习新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掉自身的缺点,逐渐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老师应该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多学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知识,逐渐认识到原来的授课方式胡的不足,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小学生的特点,创造出新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的增强他们的汉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汉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李玉环.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2]浅谈如何在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孙秀媛.中国培训.2016(24)
[3]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王莉娜.西部素质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