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低年级图文教学的策略
【作者】 罗红莉
【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东风小学)
【正文】摘 要: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那些美丽的插图以其形象性、逼真性、直观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冲击着学生的视觉世界,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情感和读图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观察图画;语言表达;读图能力;图文结合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和一篇篇生动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美的插图,不仅提高了教材的美观性,而且对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好的补充和说明。语文教师深入研究课文插图,精心指导学生读图,进行图文教学,对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研究插图,为图文教学奠基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识字能力差,直接读课文难度大。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量比较大,插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课文插图以其形象性、逼真性和直观性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中来。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画风各异。下面具体分析课文插图的类型和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可爱有趣的卡通图案。例如。《小老鼠玩电脑》的说话训练中插入了卡通的小老鼠图案。可爱机灵的小老鼠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产生了观察图画中小老鼠的兴趣和说话的欲望,卡通插图使教师顺利地进入图文说话训练。
2、自然风景插图。例如《黄山奇石》这篇写景课文中就插入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怪石图片。这些图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黄山四绝”中“怪石”的秀丽神奇,深深的吸引着学生,激发学生探讨黄山美景的好奇心。
3、名碑名帖插图。例如《中华名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名碑照片,学生目睹名碑,感受中华书法艺术的美妙,感受书圣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体态丰盈”的特点。陶冶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国汉字的情感。
4、韵味高雅的水墨丹青。例如《登鹳雀楼》中配有写意淡彩的水墨画。插图展现了诗意,让学生感受到了滔滔黄河滚滚东流的雄壮和诗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人生理想。
这些精美的课文插图,以它们丰富绚丽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着学生,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知识的情景,使学生们快乐地学习,愉快的成长。
二、指导读图,培养读图能力
《辞海》中的“读”有“阅看,默读”的意思,读是观察,思考,想象,分析,表达等各种活动参与的学习实践,是一个逐步走向深入的学习过程,读图是现实活动与心理活动同时进行,把图画美化,完形的理解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读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实现学习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完美人格和良好品质。通过读图实现语文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实现语文素养贯穿学生生命始终的理想境界。
1、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把观察插图融入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读懂图意。首先得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老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层次,先观察图画的事件和风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具体人物,景物等,通过观察体会特点,弄懂图意。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课文,插图也不同,写景的课文插图是美丽的风光,可指导学生按空间转换顺序观察图画,弄懂插图画的是哪里的怎样的风景。写事件的课文插图,可能展现了事件的场景,先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插图描述的事件,再按以人为中心的顺序观察图画,通过人的动作、神态,感受人的内心和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观察各种题材的插图,提高观察能力,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2、注重说图能力的培养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把读懂的图意说出来,观察和表达之间必备一个思考,整理、加工文字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循序渐进。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总分式结构说插图。图中画的是什么事?怎样的风景?按观察顺序说,看到了怎样的人?怎样的景物?自己从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只要能说清楚插图内容,教师就给予学生肯定,建立学生乐于表达的自信心,经常训练学生观察、说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读图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强。
三、图文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读懂图意,学生从观察表达中体验到快乐,激发了探索学习和插图有关课文的兴趣。由图到文,图文结合进行教学,把学生读图的体验带入文本的学习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时,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先观察图画中的事件,图画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说出来插图展示的是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再接着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衣着、神态,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图意。读懂图意后,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找图画所对应的文字,深入读文。读出图上内容,读出图外之音,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从画面展现和文字描述中感受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鱼水情,感受1961年的泼水节的难忘和幸福。
插图来自于课文内容,读图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读图说图教学环节,图文结合进行教学,会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习兴趣,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创建高效课堂。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图画,尝试给图画配文字。当然还可以倡导学生把生活经历,绘制成美丽的图画,然后写成日记,让图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画出美,书写美,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学,乐观阳光的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鲁莲.论“读图”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影响.语文天地,2015(15)
关键词:观察图画;语言表达;读图能力;图文结合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和一篇篇生动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美的插图,不仅提高了教材的美观性,而且对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好的补充和说明。语文教师深入研究课文插图,精心指导学生读图,进行图文教学,对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研究插图,为图文教学奠基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识字能力差,直接读课文难度大。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量比较大,插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课文插图以其形象性、逼真性和直观性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中来。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画风各异。下面具体分析课文插图的类型和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可爱有趣的卡通图案。例如。《小老鼠玩电脑》的说话训练中插入了卡通的小老鼠图案。可爱机灵的小老鼠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产生了观察图画中小老鼠的兴趣和说话的欲望,卡通插图使教师顺利地进入图文说话训练。
2、自然风景插图。例如《黄山奇石》这篇写景课文中就插入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怪石图片。这些图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黄山四绝”中“怪石”的秀丽神奇,深深的吸引着学生,激发学生探讨黄山美景的好奇心。
3、名碑名帖插图。例如《中华名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名碑照片,学生目睹名碑,感受中华书法艺术的美妙,感受书圣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体态丰盈”的特点。陶冶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国汉字的情感。
4、韵味高雅的水墨丹青。例如《登鹳雀楼》中配有写意淡彩的水墨画。插图展现了诗意,让学生感受到了滔滔黄河滚滚东流的雄壮和诗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人生理想。
这些精美的课文插图,以它们丰富绚丽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着学生,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知识的情景,使学生们快乐地学习,愉快的成长。
二、指导读图,培养读图能力
《辞海》中的“读”有“阅看,默读”的意思,读是观察,思考,想象,分析,表达等各种活动参与的学习实践,是一个逐步走向深入的学习过程,读图是现实活动与心理活动同时进行,把图画美化,完形的理解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读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实现学习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完美人格和良好品质。通过读图实现语文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实现语文素养贯穿学生生命始终的理想境界。
1、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把观察插图融入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读懂图意。首先得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老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层次,先观察图画的事件和风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具体人物,景物等,通过观察体会特点,弄懂图意。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课文,插图也不同,写景的课文插图是美丽的风光,可指导学生按空间转换顺序观察图画,弄懂插图画的是哪里的怎样的风景。写事件的课文插图,可能展现了事件的场景,先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插图描述的事件,再按以人为中心的顺序观察图画,通过人的动作、神态,感受人的内心和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观察各种题材的插图,提高观察能力,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2、注重说图能力的培养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把读懂的图意说出来,观察和表达之间必备一个思考,整理、加工文字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循序渐进。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总分式结构说插图。图中画的是什么事?怎样的风景?按观察顺序说,看到了怎样的人?怎样的景物?自己从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只要能说清楚插图内容,教师就给予学生肯定,建立学生乐于表达的自信心,经常训练学生观察、说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读图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强。
三、图文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读懂图意,学生从观察表达中体验到快乐,激发了探索学习和插图有关课文的兴趣。由图到文,图文结合进行教学,把学生读图的体验带入文本的学习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时,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先观察图画中的事件,图画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说出来插图展示的是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再接着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衣着、神态,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图意。读懂图意后,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找图画所对应的文字,深入读文。读出图上内容,读出图外之音,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从画面展现和文字描述中感受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鱼水情,感受1961年的泼水节的难忘和幸福。
插图来自于课文内容,读图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读图说图教学环节,图文结合进行教学,会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习兴趣,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创建高效课堂。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图画,尝试给图画配文字。当然还可以倡导学生把生活经历,绘制成美丽的图画,然后写成日记,让图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画出美,书写美,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学,乐观阳光的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鲁莲.论“读图”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影响.语文天地,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