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
【作者】 郑风森
【机构】 (甘肃省会宁县新庄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国学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承载着启蒙教学的历史地位,在国学经典的学习理解中提升年轻一代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使文明的传承能继续流淌下去。国学经典的传授作为小学语文的敲门砖,在民族文化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多年的背景下,国家经济高速起飞,带动了文化产业和教育部分的热潮兴起。此篇文章旨在阐述国学经典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从而对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育意义
由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在面对古典文化精髓时我们内心满怀敬意,学习的过程是如此,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国学经典的诵读与鉴赏,基于其文化内涵进行有深度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拓展其普适性,在质朴的文字中感受其超越性的表达效果和延伸而出的众多人生哲理。在理解中学习,在理解中进步,在理解中体验。国学经典带给中国人的是不可磨灭的精神文化烙印,继承了古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在人生观、道德观及价值观方面塑造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经典以独特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代代人的成长,在语文教育中的涉及从先秦诗赋、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到经学、玄学、道学与宋明理学,共同构建了一套综合性的文化学术体系,包容性极强,包含范围极广,影响了一个人在各种历史进程和境遇下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内涵,作为隐藏在骨子里的力量催人上进、催人自强,正如周总理所说,学习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对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国学教育在小学阶段体现出的是强烈的情感渲染,在学生尚处于思考能力不够完善的时期,通过文言文与古诗词在具体情境的教学中渲染爱国精神,在文字之间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认同,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长久的经典学习中意识到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承载的悠久历史,在灿烂多彩的文化中以山水人物为具体印象,刻画文字的感受,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表达。
举例而言,以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为对象进行语文教学时,以开头的“秦”“汉”的“明月”“关”的时间意象,表明时间与地点变化的跨度,用以衬托后面“人未还”这一凄惨事实。而“但使”“在”“不教”“度阴山”等一系列用词则表现出冲天的豪情,对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通过这一国学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
(二)对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阶段的另一体现则是完整人格的培养,通过学生在国学作品中的研读体味精神内涵,在整体感知中读出意蕴、读出感情,在阅读中消化理解,达到初级的“修身”的目的,使知识衔接更具有延展性,使学生做好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注重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训练。
举例而言,在“孔融让梨”这一典故中,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观察的是谦让的美德,帮助补全时代背景下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的品质缺失问题,健全小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将国学经典中的美德扩大化,就能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使其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对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教育的期许,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总结并反思学生自我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在日后的生活及能力发展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从而较为完整地体现出国学经典的艺术感染力。
举例来说,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一部分的论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在凝练的文字中学习深刻地人生哲理,强化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反思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精选阅读内容
由于国学经典内容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上只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而对于课外的国学经典阅读,教师必须对国学阅读内容进行精选。在此过程中,要剔除小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抛弃小学生不适合当下学习的部分,结合适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部分,增加利于学生内化吸收人生道理的部分,有针对性地甄别挑选国学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阅读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其中精选的阅读内容必须着眼于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通过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像与情节描写,借由各种基本途径扩大国学经典的实际教育作用。
(二)延伸课外阅读的范围
在另一方面,国学教育教学的课外延伸也必须扩大。由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撷取了很少一部分内容,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缺少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趋于片面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课外阅读进行延伸范围,从教学效果着手,改变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使小学语文的国学教育更具意义。因而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发展,国学经典也逐渐参与进教材的编写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以及帮助其提高文化素质及道德观念,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不易失落的同时,强化基础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国学经典特殊的历史地位及教育意义,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积极扩大国学经典的学习面,为学生打好牢固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古典文化的深入了解上起到带头作用。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国学经典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满足人民对下一代文化修养提升的期待,更好地传承了优秀文化,使其在现有的教育与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了基础条件,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困难更抱有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总之,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教育意义有更为深刻而明显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宋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2]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育意义
由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在面对古典文化精髓时我们内心满怀敬意,学习的过程是如此,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国学经典的诵读与鉴赏,基于其文化内涵进行有深度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拓展其普适性,在质朴的文字中感受其超越性的表达效果和延伸而出的众多人生哲理。在理解中学习,在理解中进步,在理解中体验。国学经典带给中国人的是不可磨灭的精神文化烙印,继承了古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在人生观、道德观及价值观方面塑造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经典以独特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代代人的成长,在语文教育中的涉及从先秦诗赋、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到经学、玄学、道学与宋明理学,共同构建了一套综合性的文化学术体系,包容性极强,包含范围极广,影响了一个人在各种历史进程和境遇下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内涵,作为隐藏在骨子里的力量催人上进、催人自强,正如周总理所说,学习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对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国学教育在小学阶段体现出的是强烈的情感渲染,在学生尚处于思考能力不够完善的时期,通过文言文与古诗词在具体情境的教学中渲染爱国精神,在文字之间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认同,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长久的经典学习中意识到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承载的悠久历史,在灿烂多彩的文化中以山水人物为具体印象,刻画文字的感受,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表达。
举例而言,以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为对象进行语文教学时,以开头的“秦”“汉”的“明月”“关”的时间意象,表明时间与地点变化的跨度,用以衬托后面“人未还”这一凄惨事实。而“但使”“在”“不教”“度阴山”等一系列用词则表现出冲天的豪情,对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通过这一国学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
(二)对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阶段的另一体现则是完整人格的培养,通过学生在国学作品中的研读体味精神内涵,在整体感知中读出意蕴、读出感情,在阅读中消化理解,达到初级的“修身”的目的,使知识衔接更具有延展性,使学生做好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注重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训练。
举例而言,在“孔融让梨”这一典故中,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观察的是谦让的美德,帮助补全时代背景下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的品质缺失问题,健全小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将国学经典中的美德扩大化,就能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使其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对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教育的期许,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总结并反思学生自我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在日后的生活及能力发展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从而较为完整地体现出国学经典的艺术感染力。
举例来说,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一部分的论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在凝练的文字中学习深刻地人生哲理,强化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反思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精选阅读内容
由于国学经典内容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上只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而对于课外的国学经典阅读,教师必须对国学阅读内容进行精选。在此过程中,要剔除小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抛弃小学生不适合当下学习的部分,结合适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部分,增加利于学生内化吸收人生道理的部分,有针对性地甄别挑选国学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阅读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其中精选的阅读内容必须着眼于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通过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像与情节描写,借由各种基本途径扩大国学经典的实际教育作用。
(二)延伸课外阅读的范围
在另一方面,国学教育教学的课外延伸也必须扩大。由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撷取了很少一部分内容,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缺少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趋于片面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课外阅读进行延伸范围,从教学效果着手,改变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使小学语文的国学教育更具意义。因而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发展,国学经典也逐渐参与进教材的编写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以及帮助其提高文化素质及道德观念,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不易失落的同时,强化基础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国学经典特殊的历史地位及教育意义,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积极扩大国学经典的学习面,为学生打好牢固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古典文化的深入了解上起到带头作用。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国学经典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满足人民对下一代文化修养提升的期待,更好地传承了优秀文化,使其在现有的教育与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了基础条件,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困难更抱有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总之,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教育意义有更为深刻而明显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宋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2]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