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预习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者】 李 秦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小学)
【正文】摘 要:预习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话题,是小学语文教学常规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当下,我们不少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忽视或者不重视小学语文预习,作秀的现象很普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了,课堂花哨了,学生处在云里雾里,真正学到的本领并不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认为应从源头抓起,抓好预习关,不仅让学生学会合作还应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在预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养成独立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策略;科学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意识和习惯的一把“万能金钥匙”。
一、解读“预习”
预习是一种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尝试。“预”,有预先、事先,事前之意,让我想起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古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经查阅,豫,亦作“预”。可以这样理解: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计划和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习”,“習”(繁体),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也就是像小鸟学习飞翔一样长期重复的学习。由以上可以看出: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确实是学好语文事先独立自学的一把“金钥匙”,用好它,定能让你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指导预习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让预习,就是把课文看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表层,是预习的一小步,还远远不够,要想让预习有效甚至高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做起:
1、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没有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学生,因此只要找准时机,激发动机,就会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然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却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为什么孩子越来也不爱学语文了呢,遇见写作就头疼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扼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没有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不是以偏概全,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我们从小只知道把孩子置身于题海、字海之中,孩子学语文的兴趣没了,那么预习习惯更是无从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阅读、讲故事、朗读这些都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法宝,重新拾起这些我们丢弃的“法宝”,预习的习惯就会从这里生根发芽了!
2、规范程序,学会科学的预习策略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知道学习的收获,这是我们为师的本事。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如果老师只是笼统的布置预习,其预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步规范预习程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学会了预习方法就等于教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对孩子终生受益。古人所言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五步预习法就是要按照以下五步做好预习:
预约时间:五步预习的前提是我们要提前为自己预约预习时间,提前预习,如果时间得不到保证,那这样的预习将是低效的。
通读文本:我在此借鉴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方法:看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六把钥匙试着去开一篇没学过的课文的“锁”,学生兴趣盎然,即开动了脑筋,又学会了方法.②我觉得这样通读文本的方法对小学生也挺实用。
查阅资料:比如:工具书、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等。
请教反思: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懂就问,多问多请教你会收获更多,同时我们还要带着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带着问题再走进课堂,这样的预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肯定是高效的预习。
用笔说话:做预习笔记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3、推陈出新,提高语文的预习效率
有效的预习是具有任务取向、明确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③通常我们布置的预习,似乎只是停留在学生对文本的背景、文本的解读,字词的圈划,重点句的理解等,这些我们不能放弃,还要在坚持做细做好的同时推陈出新,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多动些脑筋,让孩子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百度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让孩子尝到预习的甜头,他才会把预习当成自己为自己定的必修课而坚持下来,变成一种自觉。
老师可以在每次预习布置一些常规任务单之外,根据文本的特点,制订明确的,难易适度的预习任务,在上课前一天提前呈现给学生,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并对预习任务加以阐释,使学生有的放矢。
三、评价预习
关于评价预习,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检查预习,预习要有效甚至高效,除了兴趣、习惯及方法的因素之外,我认为能否使预习起到作用关键还在于预习的评价。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都让学生预习,但是我们的预习由于种种原因仅仅限于一种走形式的粗放型,因此导致了预习的低效或无效,高效也是相对于低效而言的,效果的测评在老师,所以如何检查就显得很关键了,那么怎样检查评价预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检查:可以在语文科代表的带领下由组长完成。主要查预习任务指标中显性的东西,比如生字词、图片的搜集、等。
2、学生互查:可以采用同桌互查,或小组内同学相互检查,比如文本的朗读、生字词的默写、标自然段、给生字组词等。最后报组长,组长报语文科代表,老师要向科代表了解学生反馈检查的情况,以便对整个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如果能把这些长此以往形成惯例坚持下去,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提高,预习习惯得到的养成,预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3、教师抽查:老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抽查,凡是学生理解掌握很透彻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把学生预习中困难较大的内容做为教学重点,点拨学生读书,细心体会,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实效性更强,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还是那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孩子学会预习,对预习有兴趣,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就等于给学生了一把学好语文的“万能金钥匙”,预习的有效性提高了,我想学习的有效性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策略;科学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意识和习惯的一把“万能金钥匙”。
一、解读“预习”
预习是一种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尝试。“预”,有预先、事先,事前之意,让我想起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古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经查阅,豫,亦作“预”。可以这样理解: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计划和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习”,“習”(繁体),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也就是像小鸟学习飞翔一样长期重复的学习。由以上可以看出: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确实是学好语文事先独立自学的一把“金钥匙”,用好它,定能让你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指导预习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让预习,就是把课文看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表层,是预习的一小步,还远远不够,要想让预习有效甚至高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做起:
1、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没有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学生,因此只要找准时机,激发动机,就会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然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却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为什么孩子越来也不爱学语文了呢,遇见写作就头疼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扼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没有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不是以偏概全,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我们从小只知道把孩子置身于题海、字海之中,孩子学语文的兴趣没了,那么预习习惯更是无从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阅读、讲故事、朗读这些都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法宝,重新拾起这些我们丢弃的“法宝”,预习的习惯就会从这里生根发芽了!
2、规范程序,学会科学的预习策略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知道学习的收获,这是我们为师的本事。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如果老师只是笼统的布置预习,其预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步规范预习程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学会了预习方法就等于教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对孩子终生受益。古人所言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五步预习法就是要按照以下五步做好预习:
预约时间:五步预习的前提是我们要提前为自己预约预习时间,提前预习,如果时间得不到保证,那这样的预习将是低效的。
通读文本:我在此借鉴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方法:看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六把钥匙试着去开一篇没学过的课文的“锁”,学生兴趣盎然,即开动了脑筋,又学会了方法.②我觉得这样通读文本的方法对小学生也挺实用。
查阅资料:比如:工具书、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等。
请教反思: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懂就问,多问多请教你会收获更多,同时我们还要带着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带着问题再走进课堂,这样的预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肯定是高效的预习。
用笔说话:做预习笔记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3、推陈出新,提高语文的预习效率
有效的预习是具有任务取向、明确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③通常我们布置的预习,似乎只是停留在学生对文本的背景、文本的解读,字词的圈划,重点句的理解等,这些我们不能放弃,还要在坚持做细做好的同时推陈出新,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多动些脑筋,让孩子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百度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让孩子尝到预习的甜头,他才会把预习当成自己为自己定的必修课而坚持下来,变成一种自觉。
老师可以在每次预习布置一些常规任务单之外,根据文本的特点,制订明确的,难易适度的预习任务,在上课前一天提前呈现给学生,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并对预习任务加以阐释,使学生有的放矢。
三、评价预习
关于评价预习,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检查预习,预习要有效甚至高效,除了兴趣、习惯及方法的因素之外,我认为能否使预习起到作用关键还在于预习的评价。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都让学生预习,但是我们的预习由于种种原因仅仅限于一种走形式的粗放型,因此导致了预习的低效或无效,高效也是相对于低效而言的,效果的测评在老师,所以如何检查就显得很关键了,那么怎样检查评价预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检查:可以在语文科代表的带领下由组长完成。主要查预习任务指标中显性的东西,比如生字词、图片的搜集、等。
2、学生互查:可以采用同桌互查,或小组内同学相互检查,比如文本的朗读、生字词的默写、标自然段、给生字组词等。最后报组长,组长报语文科代表,老师要向科代表了解学生反馈检查的情况,以便对整个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如果能把这些长此以往形成惯例坚持下去,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提高,预习习惯得到的养成,预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3、教师抽查:老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抽查,凡是学生理解掌握很透彻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把学生预习中困难较大的内容做为教学重点,点拨学生读书,细心体会,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实效性更强,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还是那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孩子学会预习,对预习有兴趣,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就等于给学生了一把学好语文的“万能金钥匙”,预习的有效性提高了,我想学习的有效性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