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作者】 王芙蓉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学校)
【正文】《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把生活引进课堂
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发现、猜想、验证等数学的实践部分和其他科学一样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把生活引进课堂。
1、通过模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得出一系列的加减法算式,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算式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景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学生每天都要重复起床、上学和睡觉的过程,只是没有与数学形成直接的联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家庭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去实际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双休日起床、做作业、玩耍、休息等时间记下来,看谁记得准确。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二、让课堂再现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见,数学已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师:同学们,校园内的那棵大杨树伴随着我们的学习,为我们提供了绿荫,而谁会计算出它的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生:树干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的圆,但不会计算。师:要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先要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的、生活化了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汇报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常用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并读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数学,从而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把生活引进课堂
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发现、猜想、验证等数学的实践部分和其他科学一样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把生活引进课堂。
1、通过模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得出一系列的加减法算式,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算式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景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学生每天都要重复起床、上学和睡觉的过程,只是没有与数学形成直接的联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家庭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去实际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双休日起床、做作业、玩耍、休息等时间记下来,看谁记得准确。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二、让课堂再现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见,数学已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师:同学们,校园内的那棵大杨树伴随着我们的学习,为我们提供了绿荫,而谁会计算出它的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生:树干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的圆,但不会计算。师:要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先要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的、生活化了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汇报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常用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并读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数学,从而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