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张忠鑫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拓宽数学学习的领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多年来,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我几乎每节课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讨论如何确定整时、大约几时,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
教学中提供的情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几和第几”中创设了“猴子捞月”的情境:问戴红帽子的猴子是第几个?有些学生说第2个,在的学生说第4个。又比如“掷飞镖”的游戏,小红共掷了9分,她的3枝飞镖掷在哪里?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其实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练习都是这样具有开放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只要学生说得有理由就要给予正确的肯定。
二、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以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此时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好方法。教师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不能再等齐划一,回到过去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老路上去。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为了多样化而刻意追求多样化。算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这算法是否真正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可是有时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之初,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倾听和记录,而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即使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也应给予学生有个接受的过程。其实,算法多样化提倡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
三、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十分热爱做游戏,数学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同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钟表”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小猪几点了”的游戏,让几名学生围成一个大圈,里面留有一名学生,周围的小朋友问“小猪小猪几点了?”里面的学生会说出一个时间,如“三点了”,周围的小朋友相应作出三点的动作,睡觉、吃饭等,如果有学生没有做对,则让其在内部扮演小猪的角色。通过游戏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明确时间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四、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改革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次改革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重要的是,评价要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们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不够清楚时,教师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再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就欣喜地说:“好!有创意!老师也从你的想法里长了见识。”等等。不过,激励的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要言过其实,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话。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进行高效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以后成长夯实基础。
一、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我几乎每节课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讨论如何确定整时、大约几时,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
教学中提供的情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几和第几”中创设了“猴子捞月”的情境:问戴红帽子的猴子是第几个?有些学生说第2个,在的学生说第4个。又比如“掷飞镖”的游戏,小红共掷了9分,她的3枝飞镖掷在哪里?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其实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练习都是这样具有开放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只要学生说得有理由就要给予正确的肯定。
二、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以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此时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好方法。教师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不能再等齐划一,回到过去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老路上去。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为了多样化而刻意追求多样化。算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这算法是否真正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可是有时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之初,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倾听和记录,而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即使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也应给予学生有个接受的过程。其实,算法多样化提倡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
三、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十分热爱做游戏,数学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同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钟表”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小猪几点了”的游戏,让几名学生围成一个大圈,里面留有一名学生,周围的小朋友问“小猪小猪几点了?”里面的学生会说出一个时间,如“三点了”,周围的小朋友相应作出三点的动作,睡觉、吃饭等,如果有学生没有做对,则让其在内部扮演小猪的角色。通过游戏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明确时间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四、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改革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次改革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重要的是,评价要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们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不够清楚时,教师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再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就欣喜地说:“好!有创意!老师也从你的想法里长了见识。”等等。不过,激励的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要言过其实,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话。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进行高效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以后成长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