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开展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 吉丽琴

【机构】 (陕西省韩城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有如下表述: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本文从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实际出发,对如何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教学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直被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语文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拓视野、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等等。但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少教师将阅读课用于讲授课本知识,更多地是侧重于应考技巧和考试策略的培训。他们只是将教学大纲所建议阅读的书目笼统地介绍给学生,或者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就不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指导。虽然过去在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突击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的做法,在特定的时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高中语文的薄弱环节。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由此看出,如何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读有所得,并把课内养成的阅读经验“辐射”应用于课外的阅读、学习,是目前课改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针对高中新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怎样指导学生有目标地搜集、整合阅读材料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这好比让学生在广泛的古今中外的文化作品中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对象,像挖一口井一样慢慢探究下去,总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甘泉。
  阅读思想健康、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会促进学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但有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和环境的制约,对读物的选择缺乏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规范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标准。我认为教师在推荐大纲所建议的阅读书目基础上,还应多了解学生近期接触阅读的书籍,要有计划地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的优秀的课外读物,如《萌芽》、《名作欣赏》、《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感又充满人文性的期刊杂志,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教师还应多关注新出版的书籍,适当介绍给学生,如儿童文学家秦文君的小说,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以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所出版的一些作品也可以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很多学生目前阅读的现状我也深有体会,学生随时会掏出mp3塞在耳朵上,谈起最新的大片头头是道,就是不愿意在阅读上多花些功夫——没有养成把阅读当成一种休闲的习惯!而且更可悲的是在课堂收到学生看的津津有味的也不过是些漫画书,网络流行小说……肤浅的要命,我说学生你哪怕读本古龙、金庸也比这强啊!我回忆自己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择手段”的读书的过程,同学手里拿一本故事书是想尽办法也要借来一阅。学生缺少阅读的习惯,阅读又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我们确实有必要规范、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们的专家提到培养兴趣,培养习惯,提高品味,学会方法,培养能力五点建议,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三点方法力求在学生读书上给予引导: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阅读教学。这也是无奈之举,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而网络资源丰富,我采取由我遴选资源(避免一些不健康内容),由学生在机房自由浏览的方式,每周抽出一节自习课开展,最初我不给学生限制,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但必须在下课做出读书笔记,哪怕一段,几句你感觉很好的句子就行。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知道,噢,还有这么一本书。感兴趣了,你自己下来或买或借都行,你去自己看去。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要求,课前三五分钟我先推荐一本著作,课下要求写出读书笔记,读后感.。其实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学生收获确实有限(因为时间有限),但我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书,让学生有阅读的习惯,互相影响。
  (2)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老师、学生捐助一部分图书,班级订阅一些图书,从图书馆借阅一部分图书……由富有责任心的同学管理,大家交流、借阅。
  (3)在测试中,语文竞赛中加入一部分课外知识,在我们的图书角、电子书库中可以找到答案的试题。
  二、怎样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学生真正获益
  开展阅读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希望学生“厚积而薄发”,把阅读课上积累的阅读经验(也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应用于语文学习中,因此,除了在课堂内进行阅读、心得交流等活动外,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反思,强化所收获的阅读经验,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联系起来。
  在阅读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反思总结:
  1.我今天看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提出了什么有价值的话题?我是怎样发现这个话题的?
  2.我是怎样向同学们表述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同学们有些什么不同的观点?
  3.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摘抄、写阅读心得(篇幅不限)、记录讨论内容等方式对本次阅读课进行回顾,主要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与他人平等自由交流意见的能力。
  4.教师定期地和学生一起总结近段时间以来阅读的问题、讨论状况,通过集体决议和教师计划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今后阅读课的内容、书目的选择,讨论的话题等。如此反思评价形成习惯,久而久之,阅读课对语文学习的功效将不可估量。  高中语文阅读课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磨刀不误砍柴功”,把阅读课上好,不但有助于教师更加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新时代的学生。我热切地希望借此次课题研究的东风,把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开展落到实处,发挥它应有的功效,进一步推动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