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 孙倩倩

【机构】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持久性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理解新课程本质,设计教学方案,及开展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微课采用现代化技术,在视觉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务求达到高效、简练、自主的教学目的。如何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成绩和数学素养是教师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立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微课的内涵,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进一步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等层面论述微课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以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课;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刚摆脱稚嫩,对小学阶段的各种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利用这个特点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十分有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便使小学生能在早期形成数学思想,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育目标从表面和内在角度可分为隐性教学目标和显性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范畴。小学数学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并使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这便是核心素养。一个具备了核心素养的学生必然善于利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当今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根本追求,也是着眼于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师引导,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逐渐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就会被建立起来。要想到达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核心素养,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抽象性为一体的学科。抽象性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太丰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环节。数学内容抽象,如空间形式抽象,例题数量关系抽象,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思路受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倘若教师将话语权独占,过多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造成思维障碍。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倍数和因数》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具有自然数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丰富学生自然数的认识,明确自然数之间倍数和因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每个自然数都有不同个数的因数,为以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通分、约分和分数加减作必要的准备。本节课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二是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三是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微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两对父子去吃饭,每人用一个碗,可只要了三个碗,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相互依存关系,为倍数因数的理解打下基础。在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微课视频播放,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并出示实例,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观察与比较,为因数探究指明方向。学生寻找因数的方法有很多,既有根据乘法算式想,也有根据除法算式想,但沟通方法之间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是“一对一对”找的,教师启发式的提问“这有什么好处呢?”经过这样从不同到相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学生的思路也因此变得清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三、利用微课进一步丰富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数学教学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善于交流,书本归纳总结,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数学方法和常规方法的应用原则。同时,通过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信息,有利于增加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另外,在微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例1:小朋友们,从刚才的角色扮演中你听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说说你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爸爸乘的这列火车卧铺车厢能够乘坐几个人?
  5×72=360(人)
  答:爸爸乘的这列火车卧铺车厢能够乘坐360人。
  问题二:爸爸乘的这列火车硬座车厢能乘多少人?
  7×118=826(人)
  答:爸爸乘的这列火车硬座车厢能乘826人。
  问题三:爸爸乘的这列火车总共能乘多少人?
  360+826=1186(人)
  答:爸爸乘的这列火车总共能乘1186人。
  四、要注重利用微课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数学题
  所谓开放性的数学题是指解题思路有多种多样,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整个问题的条件、解题方法和最终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十分热衷,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容易激起学生挑战欲望。数学开放题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数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核心素养时,要注重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数学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类别、联想等思维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例:小明和小红两家相距12km,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去少年宫,小红步行每小时4km,小明在后面骑自行车,每小时的速度是小红的3倍,问多久后小明追上小红?(六年级期末测试题)
  分析:把这个问题给全班小朋友分析,许多同学会觉得乱,这时我们可以用画图使题目清晰。





  解:方法一:设小时后小明追上小红。
  3×4=12(km/h),
  12x=4x+12,12x-4x=12,8x=12,x=1.5。
  方法二:小明追上小红,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明比小红多行12km,以这个为切入点进行计算。
  小明的速度比小红快  4×3-4=8(km/h)
  小明比小红多走12km,即所花时间为12÷8=1.5(h)
  答:一个半小时后小明追上小红。
  五、利用微课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学生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学生在系统化的训练中,不断强化核心素养,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中,改变过去灌输式、单一、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过去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离自己实际生活甚远,而学习数学对他们好像帮助不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境和生活化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拉近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数学情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因此,只要在授课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换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多变的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
  例如:(1)在学习“数的表示”时,经过师生合作探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可以明确地表示出数的性质(有始无终,有序性等等);但我们我们教师也可以趁此机会直观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比如把下图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2)分数计算“■+■+■+■+■=?”,这道题看似复杂,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画出上面的图形,思路就会立刻清晰。即可转化为■+■+■+■+■=1-■=■,很快算出结果。
  六、改善微课教学评价方式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局限于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两种形式。新课程标准下,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技能水平、获得知识、能力运用等综合性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提升教学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评价方案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基本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核心素养,将数学学习活动和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结合,对学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完善。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计,关注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课堂教学,兼顾知识引导与思维启发;教学评价,考查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方式,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贯彻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霍小莉;魏复斌;胡昊;;微课在初中数学运算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年06期.
  [2]向坤;;辩证看待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之友;2012年02期.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4]桑倩倩;;浅谈微课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J];高考;2017年30期.
  [5]李化明;赵艳;孟祥华;张彩霞;李喆;;关于核心素养在课程体系建构中落地的思考与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01期.
  [6]黄芸;;多媒体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0期.
  [7]李春兴;张秋娥;;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A];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