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作者】 牟建燕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
【正文】摘 要:对于数学进行猜想就是一种想象,是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的一种方式。猜想是建立在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运用非逻辑手段得到的一种假设,属于合理的推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讲授中,猜想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猜想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并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应怎样运用猜想,本篇文章将进行具体的讲述。
关键词:猜想;小学数学;实践策略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获取,这也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做的一种准备,包括在学生态度方面和动机方面。通过猜想,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获取,学会自主学习,充分的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猜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将猜想运用在新课导入中
一个好的开始将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成功与否,所以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开始。教师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结合的进行数学教学,将学习情景设置的具有矛盾冲突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知识小游戏,鼓励学生大胆的对新知识进行猜想,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整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并且,小学生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明确,掌握探究的方向,有目的的去学习,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先声夺人的导入方式具有千钧一发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智和兴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学习数学新知识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猜想,能够让学生成为探索者和主导者,有些情况下,猜想是比证明更重要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将知识和结论都传授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扣学生的心弦,学生自然愿意投身其中,并且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探索的整个过程。
2、知识学习中运用猜想
在知识学习中,运用猜想,可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多方位思考问题,准确而快速地把握知识本质特点,进而获得正确结论。学生在自主猜想过程中,激活了学生思维,促进了知识形成进程,让学生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把握知识。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而言,提出猜想、建立假设比验证更重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想。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对新知识的一种预测,也能让学生在摆一摆、量一量的操作活动中开拓思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理猜想,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但我们不能只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归纳总结。在进行零碎的演算和实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推测猜想性知识可能具有的类似属性,将猜想与验证结合起来,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归纳出结论。
3、实践探究中验证猜想
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就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不断演绎着猜想和验证的循环。教师要充分利用猜想,尤其在知识巩固阶段,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以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开拓新的思路,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形成各种猜想,但这些猜想或错误或正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学会合理猜想,学会新知探究,增强成功体验。在知识学习中,猜想验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不能只得到结论,更重要的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通过验证,可让学生发现猜想是否正确,若错误则需调整思路,再次研究,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与把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猜想与验证结合起来,使其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展开自主探究与验证。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其动手实验与实践,以验证猜想,并学会观察,学会归纳总结。
4、利用数学猜想,调动学生已掌握的信息
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直觉进行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在猜想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的探索,展现他们的创新才智,又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疏通学生潜能涌动的通道,以求迸发智慧的火花。
结束语: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将猜想合理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培养小学生具备合理的猜想能力和探索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猜想,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对猜想进行深刻的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征,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更好的迎接新事物、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数学猜想:数学“创客教育”的触发器[J]. 黄殷娟. 数学教学通讯 2016年31期
[2]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猜想能力[J]. 刘允. 中华少年 2015年25期
关键词:猜想;小学数学;实践策略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获取,这也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做的一种准备,包括在学生态度方面和动机方面。通过猜想,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获取,学会自主学习,充分的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猜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将猜想运用在新课导入中
一个好的开始将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成功与否,所以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开始。教师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结合的进行数学教学,将学习情景设置的具有矛盾冲突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知识小游戏,鼓励学生大胆的对新知识进行猜想,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整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并且,小学生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明确,掌握探究的方向,有目的的去学习,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先声夺人的导入方式具有千钧一发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智和兴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学习数学新知识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猜想,能够让学生成为探索者和主导者,有些情况下,猜想是比证明更重要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将知识和结论都传授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扣学生的心弦,学生自然愿意投身其中,并且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探索的整个过程。
2、知识学习中运用猜想
在知识学习中,运用猜想,可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多方位思考问题,准确而快速地把握知识本质特点,进而获得正确结论。学生在自主猜想过程中,激活了学生思维,促进了知识形成进程,让学生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把握知识。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而言,提出猜想、建立假设比验证更重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想。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对新知识的一种预测,也能让学生在摆一摆、量一量的操作活动中开拓思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理猜想,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但我们不能只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归纳总结。在进行零碎的演算和实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推测猜想性知识可能具有的类似属性,将猜想与验证结合起来,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归纳出结论。
3、实践探究中验证猜想
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就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不断演绎着猜想和验证的循环。教师要充分利用猜想,尤其在知识巩固阶段,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以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开拓新的思路,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形成各种猜想,但这些猜想或错误或正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学会合理猜想,学会新知探究,增强成功体验。在知识学习中,猜想验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不能只得到结论,更重要的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通过验证,可让学生发现猜想是否正确,若错误则需调整思路,再次研究,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与把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猜想与验证结合起来,使其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展开自主探究与验证。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其动手实验与实践,以验证猜想,并学会观察,学会归纳总结。
4、利用数学猜想,调动学生已掌握的信息
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直觉进行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在猜想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的探索,展现他们的创新才智,又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疏通学生潜能涌动的通道,以求迸发智慧的火花。
结束语: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将猜想合理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培养小学生具备合理的猜想能力和探索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猜想,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对猜想进行深刻的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征,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更好的迎接新事物、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数学猜想:数学“创客教育”的触发器[J]. 黄殷娟. 数学教学通讯 2016年31期
[2]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猜想能力[J]. 刘允. 中华少年 2015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