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探

【作者】 王玉娟 孙衍福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


【正文】  摘 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就如何开展生物学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以及创设探究等活动, 通过预习指导, 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等方法, 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 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这样既完成了课堂实验教学, 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智力, 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观察;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一个突出表现。生物实验教学形式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调查研究等几种形式。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现有仪器缺乏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干巴巴的生物知识如何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又怎么能担当起时代的弄潮儿的角色?所以,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 的能力, 发展智力, 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演示实验,必须重视与落实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例如教师讲授“种子的成分”时,首先向学生说明:“种子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其中之一就是水,下面我做一个实验加以证明。”接着,教师把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在试管中,摇动数次,使学生听到种子撞击管壁的声音。并没有看到种子贴在管壁上的现象,以便说明种子的表面并没有水,里面也是干的,接着把试管倾斜地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不久,试管上部的管壁里就开始出现水珠。然后停止加热,向学生指出:“水从种子里蒸发出来,在上部冷的管壁上已凝成水珠.这个现象证明水是种子的成分之一。”接着,教师再指出:“种子的另一些成分中还有无机物,下面再做一个实验进行证明” ……。教师就这样先提结论,然后用实验进行证明,一直到把全部种子成分讲完为止。最后指出不仅小麦种子如此,一切种子都有这些成分,不过含量的多少不同而已。可见,巧妙地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的理解、记忆扫除障碍,教学将会取得更大效果。
  二、学生实验,必须精彩与熟练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试想一想,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要制作临时装片,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然后强调注意事项。 滴一滴清水, 清水太多易外溢, 太少易出现气泡。 取材应薄而透明且透光易观察, 材料应展平防重叠, 盖盖玻片时轻盖防气泡。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 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 ,掌握实验步骤, 规范操作,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三、观察,让实验更上一层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如在观察花的结构时,先用模型让学生对花的一般结构、形态、大小、颜色等进行观察。然后对实物(桃花)进行解剖,此时,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 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 在一定的位置写上花的各器官、系统的名称。 解剖花的结构时,让学生把花的各器官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此时,可引导学生对花药和子房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花药里的花粉粒能产生精细胞;子房里有胚珠,能产生卵细胞。花受粉后通过受精作用就能产生后代。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提高了观察能力。
  四、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创设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在完成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1、实验材料,是否只能选用洋葱内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细胞可以进行此实验吗?如黄瓜、苹果、茄子等。2、实验染色时,除了碘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3、实验操作方法,可不可以改进或简化。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教学中若能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简单的验证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