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主任做留守学生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之人见
【作者】 薛 倩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关中学)
【正文】“老师,王聪他们又没来!”
“老师,李昆他们又打架了!”
“薛老师,你们班的课叫这几个学生闹腾得没法上了!”
“薛老师,求您管管我们家其林吧,这个小祖宗又偷了家里的钱去网吧了,好几天都没回家了,我们实在是没辙了!”
……
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就接了一个整体状况较差的班级。一到学校,一刻也难得消停,事情一个接一个,这边还没完,那边又来了,常常是七头冒烟,八头冒火,我就象一个救火队员,忙得是不可开交。主要是这个班集中了几个纪律较差的学生,你想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没几天,就有七、八个学生胆感逃学旷课,不是进网吧,就是到处闲逛。更令人气恼的,即使不逃学旷课,他们坐在课堂上也根本不听老师讲课,时不时还添乱。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像石头上泼水,毫无作用,任课老师为此意见很大。
在批评教育、严格管理的同时,我着手对这几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王聪、李昆是父母外出打工,寄放在外爷家;吴其林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管护;李婷婷是父母外出打工,由姑姑代管她上学。还有几个是父亲一方外出打工,母亲虽在家,对他们却毫无办法。
通过摸底调查我发现,我面对的多是一群在经济潮流冲击下,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留守在家上学的孩子。残缺不全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许多负面问题,较集中地体现在他们身上。这些问题,一方面,成为他们身上“可恨”的地方,让监护者和学校老师为之焦虑和头疼;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们的最可怜之处,让人一想起来就无奈和心疼。
有了这些认识,我觉得自己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尽管可能要面对许多困难,吃很多苦,最终还是下决心采取一些策略,使用一些办法,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教育和转化他们。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思想教育入手,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常常利用下午放学和节假日的时间直接走进学生家中,具体了解学生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有时和他们一起完成作业,有时边和他们做家务边聊天,有时和他们一起外出散步……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耐心倾听着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然后充满理解、推诚置腹、因势利导地做些疏导工作。别样的、亲切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不太健全的心理和倍受批评指责而产生的抵触防线逐渐软化。时间长了,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好意和良苦用心,从心底就会萌发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来,这是最可宝贵的东西!几个月下来,我发现学生眼中都有了许多闪亮的光彩,对我的依赖明显增强了,有什么事喜欢来找我,有什么话愿意讲给我听。
二是动员全体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在他们不在的时候,我给班上其他学生动情地介绍了他们生长和生存的详细情况,提出了“让我们携手进步与成长”的倡议,要求同学们千万不要歧视他们,要给予他们更多地关心、爱护和帮助。有一次我从网吧找回了四个学生,他们在班上承认了错误,并宣读了决心悔改的保证书,全班立即报以长时间的掌声,同学们纷纷站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说了许多热情洋溢,充满安慰、鼓励和期望的话,甚至有同学提出愿意当他们的义务监督员……四个同学被同学们的热情所感染,此后真的有三个同学再没有旷课去过网吧。去年吴其林家里不慎失火,损失惨重,我和同学们自愿捐款前往做了慰问;王锐家上学路程远,我就把我的自行车一直让他骑……就这样,让他们觉得在这个环境里,老师同学都很关心他们,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形成了促进他们行为向上、向善的良好土壤。
三是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培养他们的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包括这些有问题的留守学生。我明白,只有抓住他们的特长,充分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才是转化他们的突破口,才能树立他们追求成长进步的信心。王聪同学关心集体,劳动时特别卖力,同学们就选他担任了班上的劳动委员;李昆同学爱好体育活动,篮球打得特别棒,同学们就选他担任了体育委员;胡伊婷特别喜欢写作,我就拜托语文老师加强培养;左一为爱画画,我就鼓励他跟着美术老师认真学。他画的西瓜,参加学校元旦书画展获得了一等奖……总之,在我所能的范围内,我让他们的才能尽可能得到发挥,让把他们在认真学习、尽情发挥和大家的赞叹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四是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我知道,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上,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他们当中,有的经过教育又多次犯错,对他们的监管人叫苦不迭,可是我始终没有灰过心,也不曾放弃过,坚持抓反复,反复抓。经过一年多较为辛苦的努力和付出,今年以来,他们的状况,较之前两年,已经明显好了许多。
现在,他们已经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了。面对学生的变化,学生和家长都很感激。每逢节日,我都会收到他们的祝福短信。李婷婷还在短信中称我为“妈妈老师”,让我感慨了很久。家长们从外地打工回来,常常要给我带许多特产,有的也邀我上门做客,尽管最后都婉拒了,但说实话,内心还是挺温暖的。在这份温暖面前,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有时想,自己的付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能为留守学生及其他们的家长做点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心里是踏实的;当为家乡人的付出取得成效时,我的内心又是满足的。
这便是我在做留守学生思想教育转化过程中的苦和乐。
“老师,李昆他们又打架了!”
“薛老师,你们班的课叫这几个学生闹腾得没法上了!”
“薛老师,求您管管我们家其林吧,这个小祖宗又偷了家里的钱去网吧了,好几天都没回家了,我们实在是没辙了!”
……
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就接了一个整体状况较差的班级。一到学校,一刻也难得消停,事情一个接一个,这边还没完,那边又来了,常常是七头冒烟,八头冒火,我就象一个救火队员,忙得是不可开交。主要是这个班集中了几个纪律较差的学生,你想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没几天,就有七、八个学生胆感逃学旷课,不是进网吧,就是到处闲逛。更令人气恼的,即使不逃学旷课,他们坐在课堂上也根本不听老师讲课,时不时还添乱。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像石头上泼水,毫无作用,任课老师为此意见很大。
在批评教育、严格管理的同时,我着手对这几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王聪、李昆是父母外出打工,寄放在外爷家;吴其林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管护;李婷婷是父母外出打工,由姑姑代管她上学。还有几个是父亲一方外出打工,母亲虽在家,对他们却毫无办法。
通过摸底调查我发现,我面对的多是一群在经济潮流冲击下,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留守在家上学的孩子。残缺不全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许多负面问题,较集中地体现在他们身上。这些问题,一方面,成为他们身上“可恨”的地方,让监护者和学校老师为之焦虑和头疼;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们的最可怜之处,让人一想起来就无奈和心疼。
有了这些认识,我觉得自己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尽管可能要面对许多困难,吃很多苦,最终还是下决心采取一些策略,使用一些办法,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教育和转化他们。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思想教育入手,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常常利用下午放学和节假日的时间直接走进学生家中,具体了解学生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有时和他们一起完成作业,有时边和他们做家务边聊天,有时和他们一起外出散步……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耐心倾听着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然后充满理解、推诚置腹、因势利导地做些疏导工作。别样的、亲切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不太健全的心理和倍受批评指责而产生的抵触防线逐渐软化。时间长了,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好意和良苦用心,从心底就会萌发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来,这是最可宝贵的东西!几个月下来,我发现学生眼中都有了许多闪亮的光彩,对我的依赖明显增强了,有什么事喜欢来找我,有什么话愿意讲给我听。
二是动员全体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在他们不在的时候,我给班上其他学生动情地介绍了他们生长和生存的详细情况,提出了“让我们携手进步与成长”的倡议,要求同学们千万不要歧视他们,要给予他们更多地关心、爱护和帮助。有一次我从网吧找回了四个学生,他们在班上承认了错误,并宣读了决心悔改的保证书,全班立即报以长时间的掌声,同学们纷纷站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说了许多热情洋溢,充满安慰、鼓励和期望的话,甚至有同学提出愿意当他们的义务监督员……四个同学被同学们的热情所感染,此后真的有三个同学再没有旷课去过网吧。去年吴其林家里不慎失火,损失惨重,我和同学们自愿捐款前往做了慰问;王锐家上学路程远,我就把我的自行车一直让他骑……就这样,让他们觉得在这个环境里,老师同学都很关心他们,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形成了促进他们行为向上、向善的良好土壤。
三是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培养他们的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包括这些有问题的留守学生。我明白,只有抓住他们的特长,充分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才是转化他们的突破口,才能树立他们追求成长进步的信心。王聪同学关心集体,劳动时特别卖力,同学们就选他担任了班上的劳动委员;李昆同学爱好体育活动,篮球打得特别棒,同学们就选他担任了体育委员;胡伊婷特别喜欢写作,我就拜托语文老师加强培养;左一为爱画画,我就鼓励他跟着美术老师认真学。他画的西瓜,参加学校元旦书画展获得了一等奖……总之,在我所能的范围内,我让他们的才能尽可能得到发挥,让把他们在认真学习、尽情发挥和大家的赞叹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四是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我知道,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上,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他们当中,有的经过教育又多次犯错,对他们的监管人叫苦不迭,可是我始终没有灰过心,也不曾放弃过,坚持抓反复,反复抓。经过一年多较为辛苦的努力和付出,今年以来,他们的状况,较之前两年,已经明显好了许多。
现在,他们已经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了。面对学生的变化,学生和家长都很感激。每逢节日,我都会收到他们的祝福短信。李婷婷还在短信中称我为“妈妈老师”,让我感慨了很久。家长们从外地打工回来,常常要给我带许多特产,有的也邀我上门做客,尽管最后都婉拒了,但说实话,内心还是挺温暖的。在这份温暖面前,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有时想,自己的付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能为留守学生及其他们的家长做点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心里是踏实的;当为家乡人的付出取得成效时,我的内心又是满足的。
这便是我在做留守学生思想教育转化过程中的苦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