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齐抓共管,协同效应让学生远离校园欺凌
【作者】 陈 娣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崎中学)
【正文】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即使是校园这样一个本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和谐环境,也存在对同学孤立排斥、恶语相向、挥起拳头恃强凌弱、威胁勒索的现象,有的甚至使用更为恶劣的攻击性手段。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校园欺凌现象频频再现,这不仅使受害学生遭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伤害;就施暴者而言,也需要得到及时的管理和疏导。所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面临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诸多挑战。
案例再现
中午寝室休息时间,隔壁班级的男生A经过我们班的寝室时,随手将垃圾扔到了我们班级的垃圾筒里。(该寝室有他的朋友,此男生常常来找他。)我班男生B(体训生,比较高、壮),看见了他的举动,就要求他把垃圾拿走,不然就要给他颜色看看了。该男生无视“警告”,管自己走了。我班男生穷追不舍,跟过去,继续要求他把垃圾拿走。这惹毛了男生A,于是出口恶语。我班男生的怒火也被点燃,他用一只手腕扼住该男生的脖子,威胁道:“你再说一遍”。该男生无力反抗。后来其他同学看见,将两人分开。之后,寝室里值周老师及时到位,最后在学部领导和班主任的共同教育下,两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愿意接受学部的处理意见。
成因分析
1. 青春期心理影响和性格缺陷。
中学阶段的孩子,体力和精力都比较旺盛,但学校里各项学习、活动无法消耗他们全部的能量,所以他们需要找到发泄的渠道。他们并非天生是坏孩子,有的甚至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还不强,这会让他们用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方式来宣泄。案例中的男B就属于此类。他是我们班的体训生。虽然体训本身已经是件苦差事,也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但他精力真的十分旺盛。尽管内心有一份正义感、责任感,想要保持寝室内部的整洁,想要阻止其他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但方式方法欠缺,比较简单、粗暴。一言不合,脑中就少了一根弦,就会用自己的身体优势去压制、打击对方。
另外,青春期的困惑、同学之间,尤其是女生的敏感、多疑、猜忌也是造成欺凌的原因之一。而就被欺凌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存在性格方面的弱点。这些学生有的性格比较懦弱,容易逆来顺受,缺乏应对同学间交往的能力;而有的则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合群,人际交往困难。甚至因误会而产生欺凌的现象。
2. 家庭教育缺失,溺爱致偏差。
校园欺凌频发,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一些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父母只管生,不管养,没有及时了解子女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缺乏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能及时疏导孩子出现的问题,对子女出现的问题常常鞭长莫及。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明显没有起作用。还有一些父母自身有暴力倾向,处理事情简单粗暴,这些不良示范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上述案例中,学生B有1个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家里平时比较宠爱,有问题最多唠叨几句,没有把孩子平时已经暴露出来的暴力倾向当回事,这给事件的爆发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3. 学校教育的不全面或机制的不健全。
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开设不全面,学生的休息时间少。一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出现焦虑、报复、暴力等心理倾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管理不够全面,校园欺凌的干预机制比较滞后;而法律上青少年犯罪成本也比较低,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是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这也是校园欺凌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之一。
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外,每天在男生寝室、女生寝室各配备2位老师进行就寝管理。另外,还有学部、学校层面的值日、值周老师,形成多级管理网络。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戴着“红牌牌”的老师解决问题。也正是有这样的管理网络,我们班的突发事件才得以及时发现、制止与处理。当然这样的管理网络需要相关老师的及时到岗、到位作为保障,否则制度就形同虚设。
4.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榜样,也有消极、落后、腐朽的影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周围环境的不稳定的治安状况,以及电视、影片中欺凌、暴力场面也是学生模仿的渠道,从而深度影响,形成的欺凌意识,出现欺凌的现象。
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极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模仿错误行为,从而出现行为的偏差。
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使受害者在心灵和肉体上同时遭受创伤,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逃课、甚至辍学。当然这些施暴的同学也并不是出生就自带戾气。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两者都应当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例如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集中教育,氛围感染。
就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围绕“校园欺凌”这个主题,从思想品德、纪律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等角度对学生开展教育,用正确、正气、健康的方法和氛围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同学间的交往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样既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乐趣,也容易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的校园氛围。此外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校园安全的保障。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的。那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加上社会环境的坚强后盾,一定能为学生共筑反欺凌的铜墙铁壁,能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2. 安全防护,意识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节目,学习法制知识,了解犯错成本, 掌握防欺凌的方法等,切实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例如:上学、放学时尽量结伴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和贵重物品,不要炫富等。如果确实遇到校园欺凌,则要沉着冷静,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明白,生命安全是第一位,不要硬碰硬,寻找时机,逃为上策。当然,遇到欺凌现象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要及时告诉家长和班主任。如果其他同学发现欺凌现象,则应及时报告老师或向其他成年人求助。
下面这40字防欺凌法,大家可以参考:上学放学,不要落单。冷静勇敢,巧妙周旋。舍弃钱财,脱离危险。心明眼亮,记牢特点。告知师长,及时报案。
3. 完善制度,常态化管理。
校园欺凌重在预防,应防患于未然。要制定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例如: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彻底清查和收缴。又如: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校还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好心理课,建好心理辅导室,做好心理测评,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早排查学生的心理障碍,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学校要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有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心理团队。每学期开学都会在学生中开展管制刀具的摸排。全校所有寝室都分责任到每个教师,平时教师会关注自己所辖寝室成员的各方面表现。值日、值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无论是教室,还是寝室,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要做到无缝衔接。要确保每位相关责任教师的及时到岗、在岗,切实落实岗位职责。
事件启示
校园欺凌是一种恶意或是故意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而青少年的身、心都正处于发育阶段,无论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是自我意识都在形成时期,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应当多位一体,共同努力,才能产生协同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快乐的成长空间。学生才能走对路,走好路,远离校园欺凌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丽,《当前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教育与文化》,2017年5月
[2]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16第2期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校园欺凌现象频频再现,这不仅使受害学生遭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伤害;就施暴者而言,也需要得到及时的管理和疏导。所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面临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诸多挑战。
案例再现
中午寝室休息时间,隔壁班级的男生A经过我们班的寝室时,随手将垃圾扔到了我们班级的垃圾筒里。(该寝室有他的朋友,此男生常常来找他。)我班男生B(体训生,比较高、壮),看见了他的举动,就要求他把垃圾拿走,不然就要给他颜色看看了。该男生无视“警告”,管自己走了。我班男生穷追不舍,跟过去,继续要求他把垃圾拿走。这惹毛了男生A,于是出口恶语。我班男生的怒火也被点燃,他用一只手腕扼住该男生的脖子,威胁道:“你再说一遍”。该男生无力反抗。后来其他同学看见,将两人分开。之后,寝室里值周老师及时到位,最后在学部领导和班主任的共同教育下,两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愿意接受学部的处理意见。
成因分析
1. 青春期心理影响和性格缺陷。
中学阶段的孩子,体力和精力都比较旺盛,但学校里各项学习、活动无法消耗他们全部的能量,所以他们需要找到发泄的渠道。他们并非天生是坏孩子,有的甚至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还不强,这会让他们用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方式来宣泄。案例中的男B就属于此类。他是我们班的体训生。虽然体训本身已经是件苦差事,也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但他精力真的十分旺盛。尽管内心有一份正义感、责任感,想要保持寝室内部的整洁,想要阻止其他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但方式方法欠缺,比较简单、粗暴。一言不合,脑中就少了一根弦,就会用自己的身体优势去压制、打击对方。
另外,青春期的困惑、同学之间,尤其是女生的敏感、多疑、猜忌也是造成欺凌的原因之一。而就被欺凌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存在性格方面的弱点。这些学生有的性格比较懦弱,容易逆来顺受,缺乏应对同学间交往的能力;而有的则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合群,人际交往困难。甚至因误会而产生欺凌的现象。
2. 家庭教育缺失,溺爱致偏差。
校园欺凌频发,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一些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父母只管生,不管养,没有及时了解子女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缺乏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能及时疏导孩子出现的问题,对子女出现的问题常常鞭长莫及。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明显没有起作用。还有一些父母自身有暴力倾向,处理事情简单粗暴,这些不良示范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上述案例中,学生B有1个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家里平时比较宠爱,有问题最多唠叨几句,没有把孩子平时已经暴露出来的暴力倾向当回事,这给事件的爆发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3. 学校教育的不全面或机制的不健全。
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开设不全面,学生的休息时间少。一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出现焦虑、报复、暴力等心理倾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管理不够全面,校园欺凌的干预机制比较滞后;而法律上青少年犯罪成本也比较低,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是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这也是校园欺凌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之一。
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外,每天在男生寝室、女生寝室各配备2位老师进行就寝管理。另外,还有学部、学校层面的值日、值周老师,形成多级管理网络。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戴着“红牌牌”的老师解决问题。也正是有这样的管理网络,我们班的突发事件才得以及时发现、制止与处理。当然这样的管理网络需要相关老师的及时到岗、到位作为保障,否则制度就形同虚设。
4.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榜样,也有消极、落后、腐朽的影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周围环境的不稳定的治安状况,以及电视、影片中欺凌、暴力场面也是学生模仿的渠道,从而深度影响,形成的欺凌意识,出现欺凌的现象。
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极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模仿错误行为,从而出现行为的偏差。
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使受害者在心灵和肉体上同时遭受创伤,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逃课、甚至辍学。当然这些施暴的同学也并不是出生就自带戾气。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两者都应当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例如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集中教育,氛围感染。
就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围绕“校园欺凌”这个主题,从思想品德、纪律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等角度对学生开展教育,用正确、正气、健康的方法和氛围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同学间的交往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样既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乐趣,也容易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的校园氛围。此外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校园安全的保障。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的。那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加上社会环境的坚强后盾,一定能为学生共筑反欺凌的铜墙铁壁,能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2. 安全防护,意识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节目,学习法制知识,了解犯错成本, 掌握防欺凌的方法等,切实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例如:上学、放学时尽量结伴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和贵重物品,不要炫富等。如果确实遇到校园欺凌,则要沉着冷静,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明白,生命安全是第一位,不要硬碰硬,寻找时机,逃为上策。当然,遇到欺凌现象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要及时告诉家长和班主任。如果其他同学发现欺凌现象,则应及时报告老师或向其他成年人求助。
下面这40字防欺凌法,大家可以参考:上学放学,不要落单。冷静勇敢,巧妙周旋。舍弃钱财,脱离危险。心明眼亮,记牢特点。告知师长,及时报案。
3. 完善制度,常态化管理。
校园欺凌重在预防,应防患于未然。要制定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例如: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彻底清查和收缴。又如: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校还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好心理课,建好心理辅导室,做好心理测评,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早排查学生的心理障碍,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学校要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有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心理团队。每学期开学都会在学生中开展管制刀具的摸排。全校所有寝室都分责任到每个教师,平时教师会关注自己所辖寝室成员的各方面表现。值日、值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无论是教室,还是寝室,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要做到无缝衔接。要确保每位相关责任教师的及时到岗、在岗,切实落实岗位职责。
事件启示
校园欺凌是一种恶意或是故意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而青少年的身、心都正处于发育阶段,无论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是自我意识都在形成时期,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应当多位一体,共同努力,才能产生协同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快乐的成长空间。学生才能走对路,走好路,远离校园欺凌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丽,《当前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教育与文化》,2017年5月
[2]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16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