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维导图助力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
【作者】 黎北海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永丰小学)
【正文】摘 要:思维导图助力教学质量提升是塑造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由此,从“思维导图”的自身优势出发,并结合其优势意义着重分析思维导图助力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方法,以期为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进行记忆链接。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尝试借力“思维导图”,以“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路径,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意义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运用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盛行,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越来越多,学生对于学习更加难以专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把数学知识和颜色、图案共同联系起来,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触动了学生的视觉。相比于单调的文字笔记更加生动,直观,容易记忆,从而更加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背景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架构,将每堂课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关注数学能力之间的衔接和提升;学生要能够将零星散乱的数学概念进行联系,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基于此,笔者在北师大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时,尝试借力“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构架图,即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以“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路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串接、建联,在单元知识建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二、构建“单元构架图”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尝试以基于“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策略,利用“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和“学生单元构架图构建”,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意义学习。
(一)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是学生形成“单元构架图”的风向标
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建联、整合,精心设计“单元构架图”,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更多的借助于教师本身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是运用理性分析思考的结果;从价值的角度来说,教师设计的“单元构架图”是学科知识结构“成竹在胸”的过程,是落实单元教学预期目标的行动指南,也是科学引导学生画“竹”的基础和前提。
1.了解纵向联系,把握连续性。
单元备课之前,教师先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把握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前后关联,在单元序列中了解该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明确其地位。(见图1)
图1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图形认识”中与该知识点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其前后知识分布情况。
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不仅了解了学生以前学了什么,以后又将学什么,既关注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关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梳理单元知识,体现整体性。
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章节内容将整个单元知识点呈现在“单元构架图”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单元知识“全景图”。在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的伸缩与展开功能,清晰地将单元知识点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见图2)
图2
(二)借力思维导图,渐次推进学生“单元构架图”形成
学生“单元构架图”形成是一个不断在知识的梳理与整理完善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在联系,架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思维导图首先是一个梳理知识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将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画下来,或者按上课的流程回顾知识点,将其绘制成一课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我梳理的主题是( ),主要分( ) (哪几块)内容。我是这样梳理的:( )。”的句式有条理地描述,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整理与表达中实现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和记忆,初步建立知识框架。
〔案例〕 夏麦嫣同学根据《平行与垂直》为“主题”思维导图(见图3)进行小结:“我梳理的主题是)(平行与垂直),主要分(6块内容)。我是这样整理的:(首先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关系进行了分类,它可以分成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是平行的,相交的两条直线里面有一种特殊的相交是垂直……)
图3
“课导图”是学生对知识回顾、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梳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梳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成效总结
数学核心素养既是社会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构架图”的教学实践使思维导图成为学习、沟通的方式,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元构架图”的教学实践以学生的思维导图为学习素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认识、优化思想、理清思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3.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根据调查与面谈,95% 的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后都认为,制作思维导图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因为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把头脑中杂乱的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更容易理解”,“画上精美的插图使我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有了课导图我上课更加认真了,理解和回答问题也更有把握了……”
参考文献:
[1]曹靖.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4):54-54.
[2]修焕然. 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 西藏教育, 2016(10):23-25.
[3]赵春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6):5-5.
[4]赵华英. 完善认知结构, 提升数学素养——简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23):61-62.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运用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盛行,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越来越多,学生对于学习更加难以专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把数学知识和颜色、图案共同联系起来,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触动了学生的视觉。相比于单调的文字笔记更加生动,直观,容易记忆,从而更加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背景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架构,将每堂课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关注数学能力之间的衔接和提升;学生要能够将零星散乱的数学概念进行联系,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基于此,笔者在北师大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时,尝试借力“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构架图,即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以“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路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串接、建联,在单元知识建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二、构建“单元构架图”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尝试以基于“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策略,利用“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和“学生单元构架图构建”,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意义学习。
(一)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是学生形成“单元构架图”的风向标
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建联、整合,精心设计“单元构架图”,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更多的借助于教师本身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是运用理性分析思考的结果;从价值的角度来说,教师设计的“单元构架图”是学科知识结构“成竹在胸”的过程,是落实单元教学预期目标的行动指南,也是科学引导学生画“竹”的基础和前提。
1.了解纵向联系,把握连续性。
单元备课之前,教师先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把握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前后关联,在单元序列中了解该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明确其地位。(见图1)
图1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图形认识”中与该知识点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其前后知识分布情况。
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不仅了解了学生以前学了什么,以后又将学什么,既关注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关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梳理单元知识,体现整体性。
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章节内容将整个单元知识点呈现在“单元构架图”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单元知识“全景图”。在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的伸缩与展开功能,清晰地将单元知识点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见图2)
图2
(二)借力思维导图,渐次推进学生“单元构架图”形成
学生“单元构架图”形成是一个不断在知识的梳理与整理完善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在联系,架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思维导图首先是一个梳理知识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将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画下来,或者按上课的流程回顾知识点,将其绘制成一课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我梳理的主题是( ),主要分( ) (哪几块)内容。我是这样梳理的:( )。”的句式有条理地描述,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整理与表达中实现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和记忆,初步建立知识框架。
〔案例〕 夏麦嫣同学根据《平行与垂直》为“主题”思维导图(见图3)进行小结:“我梳理的主题是)(平行与垂直),主要分(6块内容)。我是这样整理的:(首先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关系进行了分类,它可以分成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是平行的,相交的两条直线里面有一种特殊的相交是垂直……)
图3
“课导图”是学生对知识回顾、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梳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梳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成效总结
数学核心素养既是社会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构架图”的教学实践使思维导图成为学习、沟通的方式,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元构架图”的教学实践以学生的思维导图为学习素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认识、优化思想、理清思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3.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根据调查与面谈,95% 的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后都认为,制作思维导图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因为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把头脑中杂乱的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更容易理解”,“画上精美的插图使我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有了课导图我上课更加认真了,理解和回答问题也更有把握了……”
参考文献:
[1]曹靖.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4):54-54.
[2]修焕然. 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 西藏教育, 2016(10):23-25.
[3]赵春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6):5-5.
[4]赵华英. 完善认知结构, 提升数学素养——简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2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