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效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满坤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文锦学校)
【正文】摘 要:通过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关键词:主题;主动;阅读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在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
从任何一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一般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才能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而反复、多次的学习,通过语文主题阅读的形式来获得是最便捷的途径,主题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智能、提高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不会影响课内语文学习,反而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语文学习效果会更明显。通过主题阅读,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收获很多。这样,语文主题阅读就起了促进课外阅读、强化课内阅读的作用。
第二,扩大阅读领域,培养阅读能力
主题阅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课内阅读的内容极为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需要。如果学生阅读范围只限于课内,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阅读环境和需要。通过主题阅读训练,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独立的阅读能力。这种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搜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这种独立的阅读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将来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提高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发展智力
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阅读、写作和计算三种基本训练反映出来的。阅读训练在发展智力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数学课的计算训练。通过主题阅读,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有人这样说过: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蛮人”。由此可知,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语文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题阅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可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老师在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
在我校开展的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的主题阅读建一座桥
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精心编写了两套配教材,一套是《新语文主题阅读》,一套是《主题式·经典诵读》,形成了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体,以上两本配套教材为辅的“一主两翼”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就是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达到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
其次,关注学生的兴趣
语文主题学习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主题学习是符合语文学习的需要的。基于这一点,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阅读环境,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凸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很多的情况,如:在讲四年级《成长的足迹》时,这本书的故事性很强,也很感人,学生在发到这本书时就很感兴趣,并且问老师什么时候发下一本。可当学到第六单元时,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并没有寓言故事,有的文章的内容有的太深,有的与生活没有联系,有的语言太枯燥,没有感情色彩,提不起兴趣来。因此我认为在选定同一主题的学习材料时,应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成年人的生活远离他们而难以理解,同龄学生的好文章更贴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更易于消化、吸收,不妨也选择他们的文章,从而能更好的引导他们,把他们的兴趣贯穿于整个主题学习中去,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能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的学习主体。
第三,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善也,真者美也,真的文章,真的文字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有丰富主题的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儿童生活经验的缺乏。儿童缺少的生活和写作资源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对于少不经事的儿童,书籍就是一部丰富的生活史,有主题的阅读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要知道习作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染习得的,一个丧失阅读兴趣的孩子也必然很难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正是要努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主题;主动;阅读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在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
从任何一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一般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才能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而反复、多次的学习,通过语文主题阅读的形式来获得是最便捷的途径,主题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智能、提高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不会影响课内语文学习,反而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语文学习效果会更明显。通过主题阅读,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收获很多。这样,语文主题阅读就起了促进课外阅读、强化课内阅读的作用。
第二,扩大阅读领域,培养阅读能力
主题阅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课内阅读的内容极为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需要。如果学生阅读范围只限于课内,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阅读环境和需要。通过主题阅读训练,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独立的阅读能力。这种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搜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这种独立的阅读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将来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提高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发展智力
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阅读、写作和计算三种基本训练反映出来的。阅读训练在发展智力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数学课的计算训练。通过主题阅读,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有人这样说过: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蛮人”。由此可知,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语文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题阅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可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老师在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
在我校开展的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的主题阅读建一座桥
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精心编写了两套配教材,一套是《新语文主题阅读》,一套是《主题式·经典诵读》,形成了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体,以上两本配套教材为辅的“一主两翼”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就是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达到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
其次,关注学生的兴趣
语文主题学习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主题学习是符合语文学习的需要的。基于这一点,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阅读环境,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凸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很多的情况,如:在讲四年级《成长的足迹》时,这本书的故事性很强,也很感人,学生在发到这本书时就很感兴趣,并且问老师什么时候发下一本。可当学到第六单元时,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并没有寓言故事,有的文章的内容有的太深,有的与生活没有联系,有的语言太枯燥,没有感情色彩,提不起兴趣来。因此我认为在选定同一主题的学习材料时,应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成年人的生活远离他们而难以理解,同龄学生的好文章更贴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更易于消化、吸收,不妨也选择他们的文章,从而能更好的引导他们,把他们的兴趣贯穿于整个主题学习中去,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能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的学习主体。
第三,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善也,真者美也,真的文章,真的文字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有丰富主题的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儿童生活经验的缺乏。儿童缺少的生活和写作资源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对于少不经事的儿童,书籍就是一部丰富的生活史,有主题的阅读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要知道习作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染习得的,一个丧失阅读兴趣的孩子也必然很难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正是要努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