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美术可以更出彩
【作者】 刘华玉
【机构】 (安徽省天长市关塘中学)
【正文】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
而高中美术鉴赏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素质,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鉴赏?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都会在心里思索的、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索然无味的课堂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或者讲课方式比较专业化,一讲到构图就会讲到“三角形、四边形”,一讲到色彩就会分析“冷色、暧色、环境色”,面对着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并且这种过于专业化的方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美术难度很大,而产生排斥的心理。
(二)“一言堂”的胡吹乱侃
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讲的更加生动有趣,于是大讲特讲艺术家的生平轶事。而分析作品时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样学生只记住了这个作品,而没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于是这节课为了有意思却上的顾此失彼,避重就轻了。
(三)低估了课堂上的“主角”
有的教师低估了现在高中生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四)不可放弃的美术课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鉴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选用易于理解的教育方式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让学生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
美术鉴赏课教学必须借助直观视听等多媒体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利用有关故事和背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通过这种情境来再现时代与艺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增强学科本体的直观特点,促进学生充分学习,让他们利用视觉思维来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意义,这样比运用枯燥无味的语音传导要更有效。
增强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一个环节,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的互补,一定要先用美术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模式,引进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交流交流合作,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讲、合作、交流、讨论来完成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老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而不是评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审美的研判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提示与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再进行总结讲解。我们以鉴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例。第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描述性的词汇以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人数多,可分组讨论,再推选一代表提出见解的方式进行。第二步: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表现方法去分析。内容主要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画的形式通过描绘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这五个画面及其中床榻、屏风之间的巧妙连接,构成了五个相对独立又可连续成幅的精美作品。第三步:让学生分析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从画面所提供的如形象、色彩、构图等去寻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的世界观、个性等。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三)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在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不良现状,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心、尊重他人的思想与成果,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而高中美术鉴赏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素质,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鉴赏?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都会在心里思索的、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索然无味的课堂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或者讲课方式比较专业化,一讲到构图就会讲到“三角形、四边形”,一讲到色彩就会分析“冷色、暧色、环境色”,面对着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并且这种过于专业化的方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美术难度很大,而产生排斥的心理。
(二)“一言堂”的胡吹乱侃
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讲的更加生动有趣,于是大讲特讲艺术家的生平轶事。而分析作品时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样学生只记住了这个作品,而没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于是这节课为了有意思却上的顾此失彼,避重就轻了。
(三)低估了课堂上的“主角”
有的教师低估了现在高中生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四)不可放弃的美术课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鉴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选用易于理解的教育方式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让学生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
美术鉴赏课教学必须借助直观视听等多媒体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利用有关故事和背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通过这种情境来再现时代与艺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增强学科本体的直观特点,促进学生充分学习,让他们利用视觉思维来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意义,这样比运用枯燥无味的语音传导要更有效。
增强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一个环节,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的互补,一定要先用美术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模式,引进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交流交流合作,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讲、合作、交流、讨论来完成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老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而不是评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审美的研判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提示与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再进行总结讲解。我们以鉴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例。第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描述性的词汇以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人数多,可分组讨论,再推选一代表提出见解的方式进行。第二步: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表现方法去分析。内容主要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画的形式通过描绘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这五个画面及其中床榻、屏风之间的巧妙连接,构成了五个相对独立又可连续成幅的精美作品。第三步:让学生分析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从画面所提供的如形象、色彩、构图等去寻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的世界观、个性等。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三)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在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不良现状,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心、尊重他人的思想与成果,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