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 陈 晨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小学)


【正文】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明源于疑问,学习动力何尝不是来自疑问呢?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影响较深的是,阅读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我们只有高度重视课堂提问,才会使问题具有科学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方法;技巧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明源于疑问,学习动力何尝不是来自疑问呢?课堂提问便能促使学生生疑出问,如果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迅速走进课文,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便得优化。然而,个别教师不注重提问研究,随意提问,不注重方式方法,没有很好发挥提问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种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只要充分了解其意义,才能引起高度重视。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现状,概而要之,与各位教育同仁在共同勉励中互促互进。
  一、正视提问现状,方能谋求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生疑、解疑、又生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结,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和创新精神。然而,由于我国现行语文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灌输式教学法,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着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表现为不愿思考,不爱提问,不善答问。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状,引起高度重视。
  在课堂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逐步趋向简洁、目标性强,但是多数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随意性大,是非问较多,口头禅问也不少,缺乏科学性,很多问题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抓不住课文重点。关键性问题又很少从学生角度去研究,照“参”宣科提问现象严重,方法死板,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所以,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要注重问题设计,不苟同、不随意,创新研发如何提、提什么问、向谁提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师往往把自己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教学的着眼点也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递上,教学中的训练停留于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上。教师也怕学生上课提出的问题与本堂课无关,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学生有问题不能问也不敢问。如此一来,学生上课完全是被动地去学习,上课就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质疑困难,理解能力差。长期的不能问,逐步演变为不想问,不爱问,不愿问,至而不会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没有自己见解的人,他们往往一切听从教师的教育,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任何的怀疑与质问,变成了课堂的奴隶,也就“成就”了钱学森那扣人心病的“沉重之问”。
  二、认清提问意义,方能注重设计
  问题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载体,也是创新学习的动力源泉。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更加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提问的意义之大,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但我们可以竭力去结合实际研究和创新,注重设计,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提问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获得学习过程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是循环往复的生疑解惑释难的过程,这个过程起于疑,终于疑,疑在其中。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因此,“疑”是学习的关键。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生疑。只有疑,学生才能积极去思考、去质疑、去释疑。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能在直接的语文实践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不但能使学习者灵活地实际地掌握既有的知识,而且能使其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荀子说得好:“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把“好问”作为感悟知识形成,至而成才的途径,这是难能可贵的见解。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好“悟”,有“悟”才能体验学习过程,才能享受语文的甘甜乳汁。
  (二)提问有利于促进教学反馈,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的互动交流。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检验过程。教师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可以说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提问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传统课堂,教师宣讲多,唯标准答案是从,力争讲清讲透讲懂,让学生没有问题,便认为教师上课“扎实”,就是最好的教学了。殊不知,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学生只知道跟随着教师说“是”或者“不是”,一味地记录着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听久了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乏味,上课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或者关注学习内容以外的事物。而此时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我就很注意通过问题来激趣。上课时不是马上让学生学习课文,而是在黑板上画出一块大大的石头,然后问学生:看到这块大石头,大家有什么想法?你们能根据这块大石头提出什么疑问吗?用平时学生经常见到而又不放在心上的事物来激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问题一出来,学生就热烈地讨论着教师给出的问题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四)提问有利于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问题是思维的外衣。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在今天,新课标要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要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技能,促进自主思考,教会学生学习。这方法之首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功夫下到引导学生会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把问题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提问意义重大。“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问行为,努力研究与创新,把提问作为我们教师成长的必修课,让其成为我们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力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沈红玲;;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黑河教育;2010年12期.
  [2]田美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年06期.
  [3]褚晖;;欲成新词先赋情——浅议语文课堂提问需讲艺术[J];小学科学(教师);2010年02期.
  [4]金海波;;巧设小问题 挖掘大内涵[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5]陈德方;;试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