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作者】 王永哲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景,赋予数学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地理解知识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将开一次家长会,要求家长都坐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假如不用座位表,你将如何向自已的家长描述自已的座位情况?以便家长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座位。实践证实学生会因为熟悉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喜好和参与热情。在这基础上,我还讲述了坐标系在导弹发射、全球卫星定位等领域的应用,使学生产生原来坐标系这么有用,我一定要好好学这种想法,从而收到了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十五的满月,中秋的月饼,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并指出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我们不把车轮制成三角形、正方形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而效果很好。
二、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抽象和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如,在进行“平面镶嵌”的概念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到的“瓷砖铺设”问题说说自已的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家庭铺的地板、街道上铺的砖、溶室里的砖。。。。。。我又接着问学生:“你知道工人师傅在铺时是遵循什么规则吗?”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镶嵌”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如“一次函数的应用”中有例题:A城有大米2000吨,B城有大米300吨,现要把这些大米全部运往受灾的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大米的费用分别是25元每吨和30元每吨,从B城往CD两乡运大米的费用分别为20元每吨和25元每吨,现C乡需要大米230吨,D乡需要大米270吨,怎样调用总运费最少?在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几个问题:(1)影响总运费的变量有哪些?(2)由AB城分别运往CD两乡的大米量共有几个量?(3)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决这三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建立总运费与其中一条运输路线上的大米运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从而利用函数的最值来解决问题。其实,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3、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如,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习题:一所学校在直线m上的A点处,在直线m上离学校A150米的B处有一条公路n与直线m相交成45°,一装载机在公路上行驶,已知装载机行驶时周围50米的圆形区域内会受到噪音影响。(1)请问学校是否会受到装载机噪音影响?并说明理由。(2)如果你是该学校中的一名学生,你会有何想法?这样一来,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又能促进学生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载装机等的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实施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看看谁从生活中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多。这样一来,课堂上争先恐后的情形别提有多热闹了。再如,在教学“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性”作业:请大家课后设法搜集一下我国2009年经济普查数据、制成一张扇形统计图,并读图分析一下我国新时期在发展经济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并自觉的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
    因此我们在数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