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作者】 冯倩倩

【机构】 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


【正文】摘 要:加强中职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语文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及师德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师德;思想;知识;能力;艺术;魅力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许多卓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常提到的就是老师的启蒙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认识师德的重要意义,以高尚的思想品德给学生指示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的一句话就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甚至可能影响一代人。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现实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简要谈几点对师德修养的认识和看法。
  一、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
  人们常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全国劳动模范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现在教育家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到广泛认同,并在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和帮助的个体,各有其独立的特点。它和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相对立,它是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田的关爱。它要求教育者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最终目的。确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是教师满腔热忱去爱学生的先决条件与思想基础。
  教师,应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没有爱心的教师哪怕他具有极好的业务素质,也是一名庸师。教育往往在有“情”的前提下,才能赢得信赖,才会收到效果。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生喜欢他。喜欢他上的课,喜欢他的为人,喜欢他一切的一切,哪怕是他身上的缺点。所以,当教师先要学会做人,做学生喜爱的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领他的情,理解他的爱,教育才有真正的效果。可见教师的灵魂在师德,师德的灵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二、教师要以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科学的精神武装自己
  一个真正具有道德魅力的教师也必定具有知识的魅力。新世纪被称为知识信息的世纪,教师的道德应该是具有深刻知识内涵和文化气质的道德。在教育界,学富五车的鸿儒,才高八斗的泰斗,驰名中外的巨匠,锐意进取的新锐,他们的知识魅力为他们道德魅力的展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科学视野的教师是不可能有道德的影响力的,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也必定是苍白的。同时,要想法让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爱心,要对学生负责,要使教育出现奇效,就要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研究当代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学习教育的语言艺术。这样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现代科学精神武装的头脑,才可能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真正高尚的道德修养。一个受学生敬重的教师,应该是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带头人。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增加,最近30年人类新增知识的数量,已超过过去2000年人类所积累知识的总和。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而教书以育人为目标,育人以教书为基础。教师只有追踪当代科学与学术的发展,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真正塑造好“师魂”。
  三、教师应该造就独立的现代人格,展露独有的师德魅力
  优秀杰出的教师不仅在于他们有着生动、幽默、丰富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人格魅力。他们在学生面前一站,就是教育。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人格,师德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显现出来,教师最重要的是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徐匡迪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他还指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倘若教师本身不具备现代人格,那么他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造就独立的现代人格,铸就高尚的师魂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四、教师应该摒弃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树立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
  一个好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不会受名利场上的诱惑和影响,就能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好教师应该有一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我们铸造师魂、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就要炼就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
  笔者一直默默奋斗于教育第一线,任劳任怨,废寝忘食,鞠躬尽瘁,从未和谁计较过什么。有句话叫:“心底无私天地宽”。笔者觉得极为轻松愉快,并自以为这是人们生活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心态了。要追逐的应该是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计较的应该是对教育的贡献的多少,要谈论的应该是有多少学生成了国家有用的人才。
  “铸就师魂”,教师必须有献身教育并且决心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的职业理想。献身教育事业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种鄙薄教师工作以为微不足道的思想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做教师,生活可能清苦些,但却可以享受到其它行业所享受不到的乐趣。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决不应该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带有任何的雇佣思想,而应把它作为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具有这种升华了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素质的首位条件,才能真正铸就高尚的师魂。
  此外,中职语文教师应从德才识学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牢记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的古训,应该挤出时间来多读书学习,要克服花花世界的诱惑,老老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办事,正正派派做人。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都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有高度的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此基础,才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人格力量,感染、引导学生不断达到道德的高层次。反之,如果我们不能保持思想品德的较高品位,甚至不能恪守职业道德,违背起码的社会公德,教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总之,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新世纪呼唤具有良好师德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呼唤充满爱心,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但是师表的典范,代表了教师的优良品质;也应是默默耕耘、潜心施教、勤奋工作、爱生如子的优秀教师不懈的追求。面向新世纪,我们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注重德能统一,持之以恒,铸就一代高尚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