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做好孩子们现代生活中的老师很重要

【作者】 刘 雪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幼儿园)


【正文】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尊重每一位幼儿,无论他是乖巧的小精灵,还是不能飞翔的丑小鸭,我们都应平等对待。用母亲一样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去呵护每一个稚嫩的孩子。
  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孩子们的心灵窗户呢?
  首先,爱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勤于探索,独具慧眼的“小发明”,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
  幼儿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充实孩子们文化科学基础的同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个“启动器”的作用,想方设法点燃儿童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已的信任与关切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让孩子们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教师更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重积累、勤反思。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者,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要培养出生机勃勃、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具有“更健全的身体和更圆满发展的心灵”,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先从自己开始,做一个既会工作又会生活的教师。 
  爱孩子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对一名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其次,爱孩子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孩子,把每一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家长们孩子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如,我班上一位孩子,作为男孩子的他可以用文静、很乖的字眼来形容他的个性,在我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班上的老师,孩子自己的家长都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什么都学不会的,家长不要求这孩子学什么东西,就是要看好,不摔跤就行。”我当时一听这话,就对这孩子产生了讨厌的心态。但我还是一直坚持“一视同仁、公正客观”的原则来对待每一个孩子,每次组织的所有活动我都耐心的引导这孩子去参与,从来不会让他做一个旁观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相处,我发现这孩子并不像别的老师、他的家长那样认为的“笨”。他就是一个被家长们强制“保护”的对象,是家长限制了他所有的行为,一厢情愿的帮他做好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我对孩子先进行的是贴近他日常生活的“开放、自由”的教育方法,请孩子大胆做自己该做的事,在教学活动中多关注他的进步,及时地提醒别的小朋友一起来表扬他。现在的他可以自己为自己服务了,可以大胆跟老师打招呼,回答问题了,有时候他可以很快完成的作业练习,别的小朋友都要想很久。
  现代化的教育中素质教育逐渐代替应试教育。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这也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我们学前教育的领域中,大家都在为把孩子教育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孩子而努力,还有就是现在的教材都把知识分成五大领域来执教,有社会的、有科学的、有语言的、有……,再有的就是现在幼儿园的离园活动中,家长们关心最多的就是:“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得高兴吗?”“孩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小朋友玩过滑梯、做过什么游戏吗?”“宝贝,今天幼儿园吃什么菜,你吃饱了吗?”。瞧瞧,这些都是非常关爱自己宝宝的语言,从这些话语中反映出现在的家长们都在提升自己本身的素质,家长们的这些语言,孩子们听到了,深深感受到自己父母浓浓的爱意,而不再是传统的问责式、应试式教育:“今天你在幼儿园学会写多少个字了?”“你们老师怎么还不教写字,怎么读小学?”作为学前教育的老师,就有责任把一个个一无所知的孩子教育成为有较高的自我服务能力,独立性较强的孩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材的一个关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在我加入学前教育的行列那天起,在自己所设计、执教的每个活动中,我都会根据活动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去探索、讨论、记录下自己的意见,然后我才会公布出正确的答案给孩子,这样就提高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从而大大改变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些年,不管在活动中还是在晨间活动的讨论中,我仍然坚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提出问题,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哪怕是孩子们的讨论声一浪接一浪我也会坚持让他们试着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嫌弃他们太吵,早早地告诉孩子们答案。“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好孩子”,在评价孩子上,老师不能妄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开发。也就是老师所说的“四师”。“以职业心境做现代经师,发展学习力,做到学高为师;以专业心境做现代技师,发展教学力,做到技高为师;以事业心境做现代人师,发展教育力做到德高为师,以敬业心境做现代教师,发展创造力,做到功高为师。
  现代家庭的孩子多为祖辈教养,他们个个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变革,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们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选择将孩子交由其祖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隔代教养”已成为我国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为数众多的儿童成长、发育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人生成长轨迹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祖辈丰富的养育经验、人生阅历以及耐心和时间都是不可忽视的巨大优势,这些如果借用得当,对儿童成长是有益的。更有人提出,经济变革与社会发展切不能以牺牲儿童的教育质量为代价,全社会都应该更为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