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科学课培养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作者】 房 鹤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公园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改之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时期,小学科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可以让学生上课更积极,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认识科学、探究科学,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思维;学生成长
  小学科学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小学科学课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活动课居多,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科学的方法以及拥有独特的创新能力。但现阶段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上没有得到有力体现,学生对上小学科学课的兴趣匮乏,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需师生共同努力。
  一、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现状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有很强的好奇心,年龄越大,对社会认识越多,思维方式也会变化,这个时候教师要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科学思维。但目前,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思维及教学方法存在诸多漏洞。
  首先,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还比较陈旧,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把传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当成主要的教学任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觉得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自己养成的;
  其次,教师面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态度及做法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偏爱优等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优等生的创新思维,认为差生不具备拥有创新思维,忽略了对他们的培养,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还需要借助于科学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门独大,只是自己把实验步骤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一些实验的内容、步骤与结论等相关问题,教师直接告诉给了学生,实验课也变得很枯燥无味,学生少了自主探究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成为了无稽之谈。
  二、 小学科学课中培养思维方式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试验为主,在做实验时,最后结论只有一种,但是却有多种试验方法及试验路径,追求的是不断实验、不断探究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显得就很重要。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不断激发并提升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快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新世纪,放眼于全球,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人才。素质教育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能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人力资源,发展全面型人才,对国家走上强国之路至关重要。
  三、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方法
  1、 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最好的启明灯,教师只有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引导学生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水平有限,思维意识薄弱,就像一张白纸,对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善加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课堂实验的设计一定要合理,在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带领学生走进有趣的自然科学中。例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相反的结论,创设良好的学境,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操作,通过研究与探索,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与设定的是相反的,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教具,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乐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思维方式。
  2、 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小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忽略疑问的设置环节,精巧的疑问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还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年龄不一样,心理特点也就不一样,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合理的调整疑问问题的难度,不要太难,不然就会打击到学生,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小学科学课教师还要设置出一些有层次性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由易入难,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做科学实验,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 活跃小学科学课堂氛围,发散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具有随意性,自我束缚小,活跃性很强。所以小学科学课课堂的氛围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科学课课堂的氛围比较死板,没有活力,则很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一堂高效的科学课一定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小学生的思维真正形成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的交流想法,参与讨论,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要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在小学科学课的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科学实验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胡红春.以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J].学周刊,2017(26):91-92.
  [2]吴剑平.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7):116-117.
  [3]许春良,冷巨丰.科学思维: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4(16):28-31.
  [4]秦银玲.科学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