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简述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

【作者】 何彩芝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十中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的提高,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他们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关注度也在渐渐的上升,想要使他们更加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各个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紧跟着教育部门前进的步伐,加大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其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只有让孩子在小学的时候锻炼好他们的动手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的顺利,因此,小学的各科老师要重视起来,在平常的授课中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小学生是每一位家长的希冀,因此,小学老师要提升自己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老师非常的重视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大了对其的教育力度,积极的把它融入在平时的授课中,想要潜移默化的提升小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是,实际的授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依然偏低,这是因为小学老师的授课方法不正确。本文对小学老师怎样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使小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老师有所帮助。
  1、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要真正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思维还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就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接着是动手时机把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要灵活把握实际知识形成前、中、后三个环节。因为小学生的认知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学习之初,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非常必要。
  2、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要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概念非常抽象,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并掌握概念相当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学具——中介物,首先把抽象的概念物化,然后逐渐将其转化成小学生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生学好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
  3、加强解决问题训练,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与知识形成后的实践动手操作是两个重要的环节。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实践也即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就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将问题解决掉。学习活动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到抽象是第一次飞跃,抽象回到实践是另一次飞跃。所以,在学生获得知识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即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
  4、通过预习进行实际操作,启迪学生思维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对自身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调动而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免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完全依照自身知识储备及能力来完成,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要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并通过预习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从而激励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需求答案,并最终完全掌握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5、提升课堂教学的操作性,优化学生学法
  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就是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教师仅对其进行相应的辅导。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动手操作,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的去干扰学生的思维,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相应的辅导。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交流知识的习惯,并能够让师生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构建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6、在练习中学会自主操作,促进学生发展
  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兴趣爱好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对于学生的解题方式上,应该顺应学生自身想法,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而不是刻意的去统一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逐渐学会自主操作,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及其思维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7、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而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知识变为轻松、活泼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结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只有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技巧,才能用最短的时间事情做好,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办事速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正确方法,那么就算花费很长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办好,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担。小学老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是如此,老师应该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把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性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授课方法,快速的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J].王非.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2]浅谈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韩瑞芬.学周刊.2015(08)
  [3]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张颖.现代教育科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