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析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创新

【作者】 钟雪霞

【机构】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一、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二、追求教学的个性化。三、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教学个性化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追求教学个性化
  1.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①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②找准教学“突破口”。
  2.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
  三、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彰显人文性,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堂教学的内涵,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1.“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实际水平开始,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用你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答案。①慷慨大方、重义轻财(事例:请史进、李忠喝酒,向金家父女赠银、倾听金家父女诉苦,帮助其逃生)。②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事例:痛打郑屠、帮助金家父女)。③性急如火、心细如发(事例:听完哭诉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④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事例:先救助金家父女脱险再惩处郑屠、质问郑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斥骂郑屠“诈死”从容退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①在教学中渗透美学理论,;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最终达到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
  3.利用自主探索、激活创新思维。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荷花》教学中,①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先片断欣赏,情境引入(荷花图为背景,古典音乐为伴奏,字幕上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地学习;再给学生联系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朱自清《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地思考。②老师点探:“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叶圣陶老爷爷在少年时期写的《荷花》在人们的眼里总是那样的美丽与纯洁,自古至今,描写荷花,赞美荷花的诗歌篇章举不胜举”(不仅要精讲多练,还要强调“精讲而当练”)。③学生畅谈:A:这一小节连用三个“有的”,把不同姿态的荷花描绘得淋漓尽致,一读到这三句话,眼前仿佛出现了荷花在争奇斗艳。B:“挨挨挤挤”一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荷叶的长势,同时也衬托出了荷花的长势,的确,白荷花与荷叶的搭配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搭配。C:“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仿佛把还是花骨朵的“荷花”给写活了,似乎蕴育着一个生命。D:荷花“迫不及待”地出来叫“冒”,因为它原先在荷叶丛中呆腻了,闷得慌,现在等不及了,想急着出来透透气。E:“争先恐后”地出来,因为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它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想亲眼看看,亲耳听听。F:“轻飘飘,慢悠悠”地出来,因为人们常把荷花比作荷花仙子,仙子出水当然是像出水芙蓉那样飘出水面的,轻柔万般。G:荷花兴致勃勃地出来,因为它想一旦它露出水面,准会得到很多人的赞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释放,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实验通讯》。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创新能力培育》,陶学忠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