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培育之我见

【作者】 胡培斌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中学)


【正文】摘 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科学的历史思维、多样的历史观是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集中表现。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可以通过建立多种史观、拓展阅读、强化训练、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等途径进行培育。
  关键词:高中生;学科素养;培育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时间以及空间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同时,适当联系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历史意识,丰富学生历史思维。因此,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具备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表现
  1.基础知识丰富。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巩固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就要深入发掘历史学科教材内的资源,进而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素材,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学生除了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渗透性学习,进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历史思维科学。
  王锡澍认为“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学科理论素养的提升、学科思维方法的养成和学科实践能力的锻炼。”[1]教师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学科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学生的历史思路、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历史观念多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要促使学生运用多样性的历史观念看待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问题,避免历史事件评价的绝对性、单一性现象出现,进而能够强化问题分析的全面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完整性。
  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
  为了促进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而且要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历史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运用以下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建立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多种史观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多种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它是历史学科素养的的基础,没有唯物史观的支撑就很难做到史料实证,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解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多种史观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例如,老师在评价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时,必须用借助唯物史观对它们进行批判,否则学生是不会真正理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老师在讲述近代西方的文学艺术特点的形成时,只用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一定时期文学艺术特点产生的特原因。
  2.通过拓展阅读来丰富时空观念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不是无序、杂乱发展的。因此,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历史规律、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通过增加阅读拓展视野来丰富和强化时空观。例如,在学习人民版历史教材中《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下发《七律·长征》诗,并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鼓励学生分析诗词内容,按照诗的内容将长征途经的位置用彩色笔明确标示出来,最终利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3.通过强化训练来增强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以真实性为目标的学科体系,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史料实证首先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因为历史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但“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元尽无穷”[2],只有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其次作为一种能力和方法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强化训练才能提高,例如训练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专题训练高考第42题等等,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4.通过合作探究来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历史理解力既是历史教育的目的,也是历史教育的途径,也可以说是历史教育的全部”。[3]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历史态度和历史观点,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生对历史叙述资料的整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意识到历史解释的价值和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叙述能力,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往往会因人而异,甚至还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不辨不明,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以“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4] 在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中,学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时,学生对“一边倒”理解不到位,但通过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得出了一个结论:虽然“一边倒”算不上是一个成熟的外交政策,但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考虑“一边倒”都是当时环境下一种最好选择。
  5.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通过正确评价马克思、列宁、孙中山、毛泽东等历史人物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亦有学者基于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大背景,着眼于史学思想与方法,揭示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基于‘求真’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意识,以及建立在这些意识之上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5]所以,教师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角度、多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锡澍《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徐赐成《历史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理解力?》《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年第8期。
  [4] 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5]於以传《对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再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