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仁勇中心小学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研究

【作者】 卢厚雄

【机构】 (广西容县灵山镇仁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仁勇中心小学“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人文教育、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展示,学校长期凝练、积淀下来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师、校友等等。它主张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隐的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构成学校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
  一、仁勇中心小学物质文化的构建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构建学校文化。
  仁勇中心小学位于容县农村山区。这里整体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在有关部门与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校园硬件建设的过程中,精心规划,全面考量,讲究建筑的韵律与和谐,强调恢弘与含蓄的统一。层次丰富的校园环境使自然、建筑和人巧妙地融为一体。在学校的多处位置安放了与环境协调的休闲椅;同时还大量植绿,营造了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耳濡目染,性情得到了陶冶。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制约着、规范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仁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做到了墙壁会说话、草坪会说话,各式各样警示牌上的标语都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如“小草也会疼,脚下请留情”、“我们装扮校园,校园释放美丽”等。我们将学生自己收集、创作的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漫画精心装裱后悬挂在学校的走廊墙壁上,这些来自学生的作品,其反映的内容,学生特别乐于接受。我校的走廊墙壁是闪烁学生思想火花的阵地,它能让学生在充满智慧语言的熏陶下受到心灵的洗礼、智慧的启迪,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这种优化的校园环境中,丰富的人文性感染着师生们的心灵。
  (二)仁勇中心小学的文化设施突显校园文化的品位与特色
  1、图书馆    
  从文化角度思考学校的建筑,还应特别关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里要藏有师生们需求的各种图书,随时为大家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使大家有广阔的精神探索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倘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学校”。这一看法表明了图书馆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的显性标准。
  近几年,仁勇中心小学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图书,修建图书走廊,开辟图书阅览室。目前已有各类图书多达几百种,期刊杂志一百多种,这里成为了学生和教师们学习研究的好去处。仁勇中心小学图书阅览室、图书走廊的设计和建设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里所谓的以人为本,不是指我校的图书阅览室和图书走廊有多么宽敞舒适,而是指我校图书走廊的选址,经过大家再三斟酌就设在一个学生平时活动很多的走廊里,走廊两侧安放了供学生阅读的小桌,在学生够的着的地方排满了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他们喜爱的书籍。这些书籍敞开摆放,随时取阅,方便了学生。在图书阅览室,我校安排了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选借与阅读图书。建设以人为本的学校图书馆,可以给教师、学生带来喜悦和兴奋,带来休整和放松。
  2、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窗口
  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使学生亲身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仁勇中心小学专门在各班门前设立了班级考核箱,其中一项就是“每周标兵”。另外,每个班级外墙都有展示栏,每周都有好的书画作品或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以激发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并且每期展览由学生自行负责,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个教室内墙的展示栏,是给每个学生以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都可以随时展示给大家,并且不断更新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仁勇中心小学精神文化的构建
  1、让“校史文化”成为师生的又一座精神家园
  校史文化是属于学校文化的软件建设部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而历史是一个老师,他用优秀的传统滋养着后来的人。认识自己的“校史文化”,也就是认识、了解前辈师生在学校发展史中留下的足迹与精神资源,这意味着现在的师生可以通过研究前辈的师生,看看他们的校园生涯是怎样度过的,期间他们有过一段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其学习生活的热情又来源于何处,围绕这些问题,教师便可以与学校历史上“那些执着于教育的人物”达成精神对话与交流,不断地理解将教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到底意味着什么。
  2、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一所学校有没有“文化”,重要的也是要看它有没有“名师”,有没有优秀的教师,有没有全身心热爱学生的教师。这些教师之所以有口碑,决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职务或职位,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真实的个性,有感人的故事,所以他们的名字才会被学生记住,才会成名。如果我们从有真实的个性,有感人的故事、能给学生留下温馨记忆这一角度来理解“名师”,那么一般的学校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名师”,并体会其文化力量。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老师是学生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几年,我校在尽全力打造我校的名师队伍。我们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精神、物质方面的需求,关注教师生命的价值,从而激起了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强烈的热情,使学校的发展目标逐步与教师的成长融在一起。
  3、学校文化必须有鲜明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的学风、教风,礼貌的行为,高雅的举止都是文化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表现。因此,学校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校多数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此产生推动力,推动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这就可以形成凝聚力,促使上下左右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学校精神可通过校训、校旗、校徽、校服、校歌等作为标志体现出来。恪守校训,尊重校旗,爱护校徽,穿校服,唱校歌,要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我校的校训是:健康、和谐、求真、创新。校训非常醒目地悬挂于各班黑板上方,师生每天都可以看到。
  校风也是学校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良好的校风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人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和学习。在校风建设中,教风是核心。我校确立的“乐学上进、合作创新、自然和谐”的原则,使我校的教风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学校每年举行的“育新杯”教学大赛上已形成一种“人人争上公开课,你追我赶争上进,取长补短共提高”的好风气。
  教风在校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人格形象对于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暗示和潜在的作用。教风和学风关系密切。教风正,即学风正。可以说学风是由教风带来的。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生在学校直接接受的影响大都来自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而这种班风不是自发形成的,它要在正确的引导下经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种引导中,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组织开展文明班级的评比;争当文明小使者的评比;让学生接受体验性教育等活动,推动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发展。
  总之,我们必须努力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深化学校文化的构建,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