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心理学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

【作者】 曹建萍

【机构】 (新疆石河子一四一团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是一种向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心理学的知识,初中体育课教学与心理学紧密相关,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状态、动机与掌握技能的心理规律,是设计安排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安排合理、组织科学的初中体育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心理的某些可能性变成现实,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初中体育教学;应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初中体育教学是一种向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心理学的知识,初中体育课教学与心理学紧密相关,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一、运用心理学的规律组织安排初中体育教学
  (一)运用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初中体育教学和身体练习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学生遇到矛盾、困难时,思维能力更处于积极状态。例如在上支撑分腿跳跃(山羊)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时,一位女生由于没有及时的分腿。而造成跳跃的失败。其他同学看见这情景后。对这个项目怀有了恐惧感,都不敢跳了。因为支撑分腿跳跃这一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女生都会存在胆怯心理,出现不敢跳的原因,并不是技术问题,明显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但又看到男生玩得很开心,又有种很想去玩玩的心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加强直观教学、以正确的示范消除或减少女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激发了他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并代表学校参加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
  (二)运用心理学,掌握学生注意力规律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用多种教具,驱使学生的意识对某些现象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在教广播体操时,要求学生眼看、嘴喊、心到、手和脚做,全班学生和老师一起喊节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上行走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行走姿势,通过模仿“大象”、“企鹅”等动物走路的姿势和模特步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兴趣。生动的示范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心理学,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练习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直观是学生获得感知的基本途径,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较顺利地学习、理解、掌握动作。
  二、心理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视差异规律,实践“因材施教”理念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生理心理差异,如体质不同,健康水平不同,身体正常和异常的学生的心理反映有着明显的差异。②年龄心理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初中体育运动的兴趣、动机、态度、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均有差异。③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参加初中体育运动的态度、价值观,在选择运动项目等方面存在差异。④个性心理差异,学生的气质与神经类型的差异可影响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既要根据初中体育专项心理特点,又要根据学生心理上的共性与个性科学地组织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激发运动兴趣,有效掌握运动技术
  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初中体育活动,容易兴奋,精神饱满且浑身有劲,不仅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使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勉强参加不感兴趣的初中体育活动,就难以兴奋,从而显得全身无力且容易疲劳,不仅有碍于技术的掌握,而且容易出现运动伤害事故。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组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如在单调的长跑练习教学中,我把加速跑与放松跑结合起来;在短跑练习教学中,我把短跑与反复跑、报数跑及各种姿势起跑结合起来,通过变换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遵从注意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是指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当前一定任务且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注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意注意是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条件。
  (四)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时,犹豫不决,欲动又止,心理学上称之为“不安”和“恐惧”。这两种心理状态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形成的,如有些同学开始学习跨栏跑,对栏架产生了恐惧心理,怕摔倒;在跳高时,横杆升到一定高度时也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如在安排练习次序时,可有意识地安排技术、心理素质较佳的同学先做,以便对后来者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也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刺激,如“别怕”“勇敢地跳,你会成功的”等来调节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增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针对中专生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处处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初中体育教师应掌握并善于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去,充分了解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及其心理特征,研究与之相对应的不同教学手段和措施,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凌桂兰.论心理学迁移理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陈晓东,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类优秀论文2010,11
  [3]赵家明,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初中体育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