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 付 洁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


【正文】摘 要:人是一切行为活动的主体,体现人的主体性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参与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改进。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参与的现状,重点就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几点建议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现状;建议
  一、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参与的现状
  主体参与在各阶段的教学中逐步被认可的接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参与的发展研究依然需要得到改进,现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将主体参与与学生提问混淆。传统教学下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及主体进行讲解和提问,部分教师片面的人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将课堂的提问权给予学生,这样即便是课堂氛围浓郁,其实际上是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停留在形式上的主体参与有效性不强。其次,全员参与频率不高。在课堂上学困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两极分化,部分教师在实施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学困生更多扮演者聆听者的角色,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则抓住了这一契机积极参与,从整体上而言,这对于学困生的成绩提升与积极性的培养不利,有待优化。上述两点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表现较为突出,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表明教学工作者对主体参与的研究力度不足,应当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探究,如此方可更好的发挥出主体参与的优势,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几点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这种语言类的教学集人文性、文学性、艺术性与一体,需要教师从多角度进行潜在信息的挖掘,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步发展,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紧盯结果不放,应该更加注重过程的分析与观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去帮助学生成长和学习。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非常明确每一节课程的教学要求,如教学重难点、学生应从中学到什么、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等,尽可能的在学生自发参与的前提下去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营造一个宽松、安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就是宽松、安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因为创造力来源于想象,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象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一个宽松、安全、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这种氛围的营造,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氛围,要转变我们教师的角色,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要低下“高贵”的头,走下“权威”的圣坛,走向学生,俯下身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全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用满腔的爱心和责任感细心地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帮助者,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敢想、敢说,放飞想象的翅膀,成为时代的创造者。
  3、进行真实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3.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特征是: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②自主选择学习方法。③自主投入学习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在学习或活动时能自我监控。
  3.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习特征:①以小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②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③小组成员相互团结、相互信任,能有效地解决小组内的冲突。④对个人完成任务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评估、加工。⑤最后在组间进行交流、汇报、评价,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3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的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研的情境,通过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一种学习过程。学习特征:①学生个人或小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②分析因果、提出假设或猜想。③针对问题收集事实与证据。④检验结果。
  4、关注学生差异,加强学习指导
  因材施教、因生发展,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对学生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高要求、高标准,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和标准,在精神上要多给他们点爱心和温暖,在学习上要多支持、鼓励、帮助,让他们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我们的每一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结:小学语文教学应围绕学生来开展,在新课标的实施背景下,教师应在原有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做好各阶段的课程设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及认知,通过师生之间沟通桥梁的建立与关系的维护来给予学生尊重,实施差异化教学,做到一视同仁,真正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和呵护每一位学生,让其轻松的渡过一段愉悦的学习时光。
  参考文献:
  [1]杨燕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2]刘春颖.自主探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