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要求教学策略的实施及反思

【作者】 戈伟昌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


【正文】摘 要:在目前的教学及评价模式制约下,学生差异几乎眼睁睁地被忽略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却总是依然面对统一的目标要求、统一的课堂学习内容、一样的作业、一样的试卷,于是在极大的“数字化成绩”差距面前活生生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差生)。一个数字化成绩,真的能全面评价一个孩子吗?况且这个数字,谁又能保证没有弄虚作假的水分?实施分层要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从长远看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育发展的。因此,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实行学科分层要求、综合评价非常必要!
  关键词:分层要求;因材施教;综合评价;反思 
  我们最熟悉两句俗话:“手指伸出来有长短”、“泥鳅不能拉成黄鳝一样长”。可是,放眼当今中国中小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总是面对统一的目标要求、统一的课堂学习内容、一样的作业、一样的试卷,于是在极大的“数字化成绩”差距面前活生生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差生)。一个数字化成绩,真的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孩子吗?学校不是工厂,班级不是车间,我们永远别指望把学生培养成标准一致的流水线产品,这是最基本的教育规律!然而,举国上下仍然视成绩核心指标为学校评价的第一硬指标。又有几人关注各种残酷考试的落榜者或落伍者的处境?难道在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祖国宏伟蓝图面前,还要无视甚至牺牲所谓的“差生”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农村和低收入群体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全体学生、教师在教育前线的现代化,能有祖国的教育现代化吗?!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必然
  受“最近发展区”理论影响,教学活动应该努力把学生的最近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教学方法、作业要求、考试目标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结合因材施教理论,我一直致力于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以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相应的最优化发展。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发展空间和展示舞台,特别关注帮助后进生摆脱“厌学-成绩差-更加厌学”的恶性循环怪圈。
  只要有人存在,就一定有差异,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差异表现在身体方面、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从而导致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差异。然而,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普遍重共性、轻个性。只有承认并正视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关注各个层面、各种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类指导,是实现因材施教,保证素质教育成果的关键所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决不能纸上谈兵,一直停留在各级文件、各种论文、各种专家报告里,必须进各级领导思想、进学校考核评价、进教师行动奖惩、真枪实弹进课堂!
  二、分层教学研究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作家王宏甲说:“教育不能损失‘大多数’为代价,教育要找到更有效的‘为所有学生服务’的道路。”承认差异是前提,尊重差异是起点,弥补差异是关键。②从“正视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基本形成了“目标分层定位、学习小组管理、作业任务分层、关注平时表现、实行综合评价”的分层教学思路。
  1.目标分层定位。我从两个方面处理目标分层定位:一方面,依据课程标准梳理出每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目标、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对优等学生全面要求、对中等学生要求完成前两项、对后进学生要求完成第一项并尽量学会抓住重点和关键;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每个学期都要制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目标,优等生目标85分以上、中等学生目标70-85分、后进生目标50-70分。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
  2.学习小组管理。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结合班级座位安排,按照好、中、差搭配原则4-6人组建班级学习小组,每组由组员共同选举一名组长。预习合作、课堂讨论及课堂发言展示、作业检查及课堂表现记录、成绩评比都以小组为主进行。每学期评比奖励一次优秀小组、先进小组长,对不称职的组长及时调整。
  3.作业任务分层要求。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反应指标,“作业分层”与“目标分层”有相当的一致性。根据学生的层次目标,精心设计或选择同步练习册梯度练习题,一般分基本巩固性练习、提高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三类。基于弹性目标,我相应地确定弹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层次来自主自助选做作业,即分层次设计必做题、选做题。
  课后作业多形式批改评讲:教师全批全改或抽改或面批面改或学生互批,针对错误较多的问题讲评,并且由学生主动争取上讲台讲解,不到万不得已,教师尽量少讲。
  4.教学、提问要分层,关注平时表现。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课堂上重点针对学习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学、辅导,组织优等学生参与辅导后进生。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机会得到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高,学得扎实而牢固。
  对于课堂能精彩展示、优质讲解的学生,要及时记录加平时分,对从不举手的“旁观偷懒”学生提问促进;对每次作业的完成质量以“优、良、中、不合格”或“A、B、C、D”登记,奖优加分、惩劣扣分;对每一节课的学生不良表现严格记录,扣平时分处罚,如不带书、玩闹、讲笑话、打瞌睡、迟到、偷懒不学习、顶撞老师等等。  
  5.分层实施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又不至于给低层次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形成抵触心理、厌学放弃,干脆放赖什么也不做,评价分层是必不可少的。关注对平时表现的过程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尤其让后进生感受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也有提高,减少厌学情绪的增长。
  (1)平时过程性评价:平时表现积分
  严格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如出勤情况、专心度、听课质量、课堂不良行为),从课堂提问展示、作业质量中,看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及时给予一种经常性的过程评价。加分奖励优秀表现、扣分处罚不良表现,公平公正透明评分。
  (2)形成性综合成绩评价:70-80试卷分+20-30平时分=成绩100
  学生的每次成绩必须包括试卷分和平时分,并且不断加大平时分比例,最高可以各占50分。考试命题中也应分层命题,在试卷设计上,注意顾及到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梯度。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如果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以允许他们申请重新考试,增强学生自我超越与竞争意识。
  三、实施分层教学研究面临的的挑战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开发。然而,目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下,分层教学发展方向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太多,面临的挑战更是超乎想象的艰难。
  1.一线教师群体课改意识依然普遍滞后。由于许多地方的教师调动方案以及新教师优先满足乡村学校编织的双重影响,导致坝区学校和城区学校严重中老年化。中老年教师的最大优势是经验丰富、独具风格、习惯作风基本定型,然而,这恰恰又成为了一部分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巨大障碍——对新课改要求的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甚至抵触反感。少数老教师甚至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资历深厚,学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都是自己的晚辈、学生,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于是心安理得、得过且过。
  2.分层教学的一线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培训有待开展。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与推进,都离不开党委政府批准、学校甚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一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谈何容易?!
  3.完善中考高考考核评价体系,?学校甚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规范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从顶层设计的考试与评价体系上,不应逼迫学校、老师、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中国实施素质教育为何如此难?归根到底首先就在于考试模式及评价指挥棒的先天性致命缺陷!
  任何重大改革举措都是从上而下的决策、一把手亲自挂帅、强势推进,才会取得预期成效,而绝不是基层呼吁、师生期望就能达成的。分层教学发展方向将作为新的课题继续深入探讨,已形成比较科学、有效的经验和策略,基本具备相当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王荣翻译《儿童发展》第七章认知发展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2]王宏甲著《中国新教育风暴》,北京出版社2011年5月1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