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综合练习“学和用”例谈

【作者】 顾金花

【机构】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要素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学和用”是一项综合性练习,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课标强调要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本文就以苏教版第二册《练习4》为例,从教材整合、教学导入、句式训练、想象说话、课后作业五个方面,谈谈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在综合练习“学和用”的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综合性学习;“学和用”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要素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起始都有“学和用”部分,貌似平实的练习,其实不是单项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练习。2011版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这样描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这样的综合练习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绝好载体。现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练习4》“学和用”教学时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地生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以儿童为根本整合教材,凸显语文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上一定要考虑儿童年龄特点,既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又要浅出地处理好教材,如果只是就教材而教教材,就达不到1+1>2的目标了。
  这一课的提示语以大朋友的语气说话:“这些动物找不到家啦,我们来帮帮它们吧。”使人倍感亲切。除了这项内容之外,还有拼读动物名称,说说它们住在哪里两个内容。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我对三项练习重新进行了整合,以第一人称设计了“猜猜我是谁——找找我的家——说说我的家——写写我的家——看看我的家”几个环节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样的整合,既生动有趣地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又拓展了除书本动物之外的其他动植物甚至是学习、生活用品的家等内容,逐层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既有点的训练,又有面的铺展,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构建“积累——简单运用——综合运用”的综合性学习版块,让练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以兴趣为导向导入教学,关注语文知识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教学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个环节我针对书本上的五种动物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出场方式,让学生来“猜猜我是谁”,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胃口给吊起来了。
  1.谜语猜松鼠:
  尖尖嘴巴像老鼠,一身绒毛尾巴粗,爱在松林里边住,爱吃松果爱上树。
  2.声音猜马儿:播放骏马声音
  3.照片猜北极熊:出示北极熊照片
  4.诗句猜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
  5.古字猜燕子:
  音、画、诗、谜、古字的综合运用,新颖的角度勾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会勾连起以前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同时又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古诗句、象形字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以合作为途径训练句式,建构语言基本模式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的这些理念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因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突出了学生自主性,鼓励自由表达、合作互助,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精神的培养。
  在“找找我的家”环节,首先由小朋友自由说出“哪里是谁的家”或者“谁的家在哪里”,之后提供基本句式“              住在              。”来规整语用,训练学生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时注重对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基本模式。接着进入“说说我的家”环节,提供长句“               住在              ,                是              的家。”进行说话练习,并小组合作每人一句写一写,读一读,以《动物的家》诗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从短句到长句,从长句到小诗,锻炼着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习得了一定的句式,小组合作的写一写,读一读,既有互帮互助的快乐,也有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至此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教材的三项练习,那学习是不是该到此为止了呢?答案是NO,这只是教教材而已,或者说很好地教了教材而已,并没有教活教材,活用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依托教材,又要开发教材,从深度上挖掘,从宽度上拓展,用好用活并活用教材。
  在教材提供基本句式训练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写写我的家”环节,勾连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春笋、小松树、白云等等,引导学生对说话内容进行拓展,积极地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内容。这下学生的思路就一下子被打开了,海陆空的动物、植物,乃至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都成了孩子们的话题。接着孩子们再次小组合作,选择某一个感兴趣的类型,每人一句写一写,合作完成小诗《家》。这个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基本句式的熟练运用,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说在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又兼顾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培育。                                         
  四、以想象为翅膀拓展说话,提升语言表达技能
  想象力是发展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的有效动力。在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之后,我又设计了另一个情境“看看我的家”——大海。在美丽的大海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运用海洋生物进行“加强版”句式的训练,从一种生物到两种生物,再到三种生物,同时句式中渗透入“也”、“和”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在说话的层次上有了一个提升。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第一层次:大海真美呀!              住在大海里,大海是              的家。
  第二层次:大海真美呀!              住在大海里,               也住在大海里。大海是              和              的家。
  第三层次:大海真美呀!              住在大海里,              住在大海里,      也住在大海里。大海是               、              和              的家。
  如果说前面的拓展是“广积粮”,那么这个环节就是“深挖洞”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并不是无谓的重复,而是对学生已建构的语言一次运用的提升,是对教材平面性所固有的束缚的一次逾越,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五、以创新为抓手布置作业,渗透传统文化素养
  综合性学习体现的是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的是课堂内外的沟通,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而唐诗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因此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我创新性地引入了唐诗,于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读读下面的诗句,找找诗中的动物,想想它的家在哪儿?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提示:              住在                ,              是               的家。
  这道题在古诗的阅读与积累中巩固了基本句式的表达,又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既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正好又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知识特点,又体现了语文能力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学”“用”结合,以“学”带“用”,以“用”促“学”,以老师的活教来教活“学和用”,从而使学生能活学并活用。
  参考文献:
  [1] ISBN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