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整合碎片化阅读资源, 拓展高中语文课外微阅读途径

【作者】 汪常春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中学

【摘要】近年兴起的“碎片化”阅读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阅读,如何让该阅读更好地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服务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为此我结合资料查阅、学生问卷调查等,设计了巧用朋友圈、社会热点评论、集体微阅读、微话题互动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利弊,从而能够自觉趋利避害。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高中生;微阅读
【正文】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媒介的“碎片化”阅读已经日益融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接受“碎片化”阅读这一新的阅读形式,但它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碎片化”阅读特点
  “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借助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数字终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不完整、断断续续阅读的阅读模式。①
  1.知识内容零碎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最显而易见的区别是前者借助以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终端,后者借助的是纸质出版物,但更大的差异还在于阅读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另外,“碎片化”阅读的篇幅基本上都是较为短小的,而深刻的思想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达的,它可能需要较长篇幅。
  2.质量参差不齐
  传统出版物的出版有专人审核、把关,一般来说质量还是有保障的。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阅读者,人人也可以是阅读内容的发布者,这样就造成了阅读内容的参差不齐。
  3.可移动性和交互性
  “碎片化”阅读的载体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相比传统的书籍,内容更易获取,携带更为方便,这使阅读变得更加简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该阅读突破了时空的束缚,读者既可以和文本进行交流,也可以和其他读者甚至作者交流。
  4.内容的可累积性
  “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基本是易传播、易理解、易接受的,读者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后与自身已有信息相互融合,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那么“碎片化”阅读也能让我们获得知识的积累。
  二、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笔者对所在学校调查走访,发现高中生利用手机主要有以下功能:即时通信、游戏娱乐、网络购物、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章。其中阅读文章主要是“碎片化”阅读行为,而大多数同学对“碎片化”阅读概念了解不多,基本上是自发的、无意识的。2017年12月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②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指导,让此阅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三、“碎片化”阅读策略
  1.指导思想
  ⑴尊重学生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学生生而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有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在阅读过程中也应该是阅读的主人,他就应该有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更何况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需求。“碎片化”阅读正给了学生以更多的、更自主的选择,我们不应该围追堵截,而应进行引导和规范,让他们的阅读更贴合他们的个性发展,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⑵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在阅读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阅读观包括战略意义上的为什么读、读什么以及怎么读,表现为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的态度和趣味等。④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即丰富和扩展人生经验;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即要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再次还要给予必要阅读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具体的阅读中能运用。只有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和掌握必要的方法,学生才能在“碎片化”阅读中自主甄别和选择,真正在阅读中丰富和扩展人生经验。
  2.实施途径
  ⑴巧用微博、朋友圈
  微信、QQ、微博在学生中使用率非常高,很多人打开手机或电脑时,最先浏览的就是上述应用。这些应用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能很方便地表达我们的想法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这个领域是我们“碎片化”阅读的用武之处。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朋友圈、QQ空间等页面发布信息时,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争取用优美、精炼、有哲理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朋友圈晒照片时,可以配上合适的文字,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录的。比如风景照片,可以来一段优美的、抒情性强点的文字;若是具体场景,那么也可以是对整个事件进行生动的描述;又如碰上具体节日,可以根据其内涵,或有诗意,或有见解,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内容,他人阅读一定能获得美感或收获。当然在浏览他人朋友圈、微博时,若要留言互动,也需要字斟句酌。即使不评论,给他人一个赞,那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若在学生当中形成这样的一种风气,那么无论是对于阅读者还是对于发布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⑵热点事件点评
  网络世界虽是虚拟的,但它的另一头却还是连接着现实。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大情小事,都可以呈现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其中的一些事件还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巨大反响。对于这样的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具体操如下:①以四至六人为一组,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本周新闻点评的内容,各小组在周末分工合作,完成热点事件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设计制作PPT;③小组代表周一在班级利用PPT进行解说分享,现场互动;④学生独立完成点评文章,教师批阅后选择优秀文章在班级分享。
  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通过“碎片化”阅读来了解了社会,又让他们的思想在阅读中得到完善和提升,而书面表达和课堂交流的形式还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⑶集体微阅读
  为了沟通和交流,各种微信群、QQ群应运而生。群聊除了有即时通信等功能外,还可以被建设成集体微阅读的平台。网上资源非常丰富,有各种微信公众号、知名学者微博以及如《读者》之类的APP等。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推荐一些文章和资料,比如关于司马迁、苏轼等人的生平,这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有帮助,而且因与课文联系紧密,学生往往会有较浓的兴趣。这些文章非常适合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除了网络上的资源外,教师也可以发送一些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既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片形式。这几乎是一种零成本的传播方式,但收益却不容忽视。教师和同学还可以建立微信个人公众号,利用公众号图文并茂地进行推送,传播效果会更好。
  ⑷微话题互动
  在虚拟的空间里,没有束缚和压力,人们的表达欲望容易被激发。因此,我们可以精心设置微话题,定期在群里进行互动。话题设置要新鲜,让学生有兴趣;要有一定的思辨性,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操作要根据当前学习任务和时下热点来设置微话题,讨论时间要安排大多数学生有空的时候,一般来说是周六晚上,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即使有学生没空参与,只要事后再看聊天记录,也能从中获得启发,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有的优点。
  微话题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在促进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方面会有很大的作用。
  四、总结和反思
  1.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开阔了眼界
  在没有进行指导和督促时,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是无意识的,许多宝贵的时间实际上是浪费在一些意义不大的浏览上。在进行指导和督促后,部分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计划并进行选择性阅读。
  2.激发和满足了表达欲望
  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碎片化”阅读可以方便地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表达欲望和表达机会。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并提升了片段写作水平和锻炼了思辨能力。
  3.加强监督和反馈
  高中生虽说已经步入成人阶段,但还有部分人缺失必要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如果不进行监督反馈,很可能会白白浪费很多时间。若是接触一些不良信息,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加强教育和监督,要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坚持传统阅读不动摇
  “碎片化”阅读只能是传统的浸润式阅读的一个有益补充,我们不能指望“碎片化”阅读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碎片化”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浸润式的阅读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方向,因为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提升学习能力、人生境界的终极选择。 
  总之,现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碎片化”阅读已经在学生中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阅读方式。既然无法回避,我们就要主动接受,积极引导,用“碎片化”阅读来拓展高中语文课外微阅读。
  参考文献:
  [1]吴飞飞.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6
  [2]中华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67页。
  [4]王荣生.阅读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