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英措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数学思维,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适时的创设出良好的思维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将发现问题的机会与权力真正的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去创造、去探索、去发现。
一、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先天因素等的影响。有些学生具备着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很快地接受及掌握新知识,不但可以迅速的将问题解决,并且有着自身尤为独特的见解,可以凭靠已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仅仅能够借助于死记硬背来将新知识记住,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而学习起来会感到非常吃力,他们的思维混乱无条理可言,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目和新知识点,往往是无从下手。对于此类状况,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将根本问题解决。所以,认识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2.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思考,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毋庸置疑,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问题了然于胸;同时对于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都要尽量掌握,以便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教师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情境创设要带有趣味化、游戏化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动手、思考。
2.2动手操作,保持学生的思维热情
动手操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或者自己动手操作,或是和学生一起合作,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一步步逐级递进,逐渐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在持久的注意中完成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热情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去量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可以向教师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让教师猜剩下一个角的度数。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也不管教师有没有看到,只要学生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剩下一个角的度数,这让学生很惊奇,对教师“怎么知道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玄机。在这样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去思考原因,很快就能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大有益处的。
2.3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翅膀,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刻板僵化的教育思想,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充分的想象,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地飞翔,进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学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果平行四边形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长方形(正方形)?由此,学生可以从中看出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根据这些是否能够总结出相关的规律?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启发了,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形象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2.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就是同一个题目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同一个题目进行不同的变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探索状态,心理上是愉悦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一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思维发散开来,减弱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实现学生知识的重新组合与运用,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发散性。
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品质及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便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芳,邓学梅。浅谈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2(03)
[2]田润垠,胡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3]张秀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1(12):256——25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适时的创设出良好的思维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将发现问题的机会与权力真正的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去创造、去探索、去发现。
一、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先天因素等的影响。有些学生具备着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很快地接受及掌握新知识,不但可以迅速的将问题解决,并且有着自身尤为独特的见解,可以凭靠已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仅仅能够借助于死记硬背来将新知识记住,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而学习起来会感到非常吃力,他们的思维混乱无条理可言,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目和新知识点,往往是无从下手。对于此类状况,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将根本问题解决。所以,认识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2.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思考,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毋庸置疑,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问题了然于胸;同时对于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都要尽量掌握,以便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教师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情境创设要带有趣味化、游戏化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动手、思考。
2.2动手操作,保持学生的思维热情
动手操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或者自己动手操作,或是和学生一起合作,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一步步逐级递进,逐渐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在持久的注意中完成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热情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去量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可以向教师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让教师猜剩下一个角的度数。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也不管教师有没有看到,只要学生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剩下一个角的度数,这让学生很惊奇,对教师“怎么知道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玄机。在这样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去思考原因,很快就能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大有益处的。
2.3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翅膀,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刻板僵化的教育思想,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充分的想象,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地飞翔,进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学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果平行四边形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长方形(正方形)?由此,学生可以从中看出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根据这些是否能够总结出相关的规律?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启发了,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形象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2.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就是同一个题目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同一个题目进行不同的变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探索状态,心理上是愉悦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一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思维发散开来,减弱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实现学生知识的重新组合与运用,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发散性。
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品质及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便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芳,邓学梅。浅谈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2(03)
[2]田润垠,胡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3]张秀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1(12):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