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通过英语刊物的有效阅读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作者】 常亚军
【机构】 (江苏靖江第一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 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中, “写”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 笔者在其近十年的英语教学的摸索实践中, 不断实现在教材上的大胆拓展, 提倡进行英语课外刊物自主阅读, 并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的阅读指导, 如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 有效灵活地运用各种写作教学策略, 鼓励课堂过程性写作, 实现学生课堂的“反客为主”, 从而提高写作课堂教学质量, 成效颇为显着。
关键词: 自主性阅读; 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 创生教学; 课堂过程写作
“写”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课标》也明确把“写”纳入到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中, 要求学生通过高中教学, 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能够清晰地叙述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虽然,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下, 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但似乎更多是围绕着“预设式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进, 即教师根据高考的考试要求, 事先安排好写作课题、提出要求并限时完成, 再给予评价和修改。在英语教学预设的模式下, 学生较于之前在写作上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 但也出现了刻意的“生搬硬套”, 造就了现在高考英语作文中一大部分的“公式化文章”, 这在很大程度上挖苦并讽刺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教学目标, 也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为扭转这一局面, 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 如从教学内容上拓展课外刊物阅读, 并进行“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上从“预设教学”转变成“创生教学”;教学主体由教师“禅位”给学生等举措, 从而实现真正的“读写一体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大胆突破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英语刊物的“自主性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是中文写作的真实写照。通过观察发现, 语文素养高的孩子通常喜爱阅读。着名主持人董卿说过:“不管你读什么书, 只要开始阅读总是好的;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一种和吃饭穿衣一样的习惯, 这样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因此, 学习第二语言英语时更需要通过后天努力以弥补“先天”缺失。
需要注意的是, “后天努力”与兴趣有着密切联系, 正如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应惠兰和徐慧芳老师合力进行的一个调查中显示, 58.4%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阅读兴趣的最大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82.3%的学生认为, 现有的教学阅读材料枯燥乏味。
为解决这一现状, 教师首先需要大胆突破当下的教材束缚。在教育部组编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早已提出:“学生应该通过图书馆, 互联网, 报纸, 杂志, 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资源查找并阅读所需资料”.北京大学王蔷教授也强调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特别是报刊、图书馆或网络等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 面对当下教材的“画地为牢”,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合法越狱”, 并进行教学上的“野外求生”——课外刊物自主性阅读。
刊物阅读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最实用、最简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英语刊物囊括了近期时事热点、娱乐八卦等新鲜事物, 并佐以图文。这些特征能够引起人们愉悦的情感和注意力, 进而激发自主阅读的动力。因此, 刊物也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最好教材。
二、实现英语刊物的梯度式、批判性阅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进入英语世界、感受英语的文化
教师可以进行刊物板块划分, 强化梯度教学。孔子云:“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也适用于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扬学生之长, 避其所短, 这是现代成功教学的重要度量衡。然而, “因材施教”之所以不易实行, 穷其根本是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资源暂时无法落实完备。大多数地区的老师需要面对30人以上的大班级, 难以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解决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 现在的刊物会根据不同的难度与领域划分篇目。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挑战难度大的板块, 能力弱者可以从基础板块起步, 并根据后继的提升进阶到下一难度的板块。此外, 教师需能够合理分配小组, 使学生容易做到自主定位、分工合作。这一做法比教师单方面布置作业更为合理, 且易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梯度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
虽然梯度式阅读能够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 培养其阅读兴趣, 但是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需要与批判性阅读相结合。批判性阅读的核心在于, 要求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能够通过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 批判等批判性思维, 深刻理解阅读材料。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与提问, 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创造新的知识, 使学生不仅在阅读的乐趣中掌握技巧, 还能培养其成为一个阅读“鉴赏家”.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指导学生主动从作者的角度, 揣测作者的内在心理活动, 接纳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并通过积极的假设、探寻主题, 最终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 学生最终能够理解作者观点, 欣赏文章内涵, 知识得到升华的同时, 语言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如模仿文章进行一些简单语句的仿写等。
三、升华刊物阅读的实效性, 助练各种写作技巧。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写作需要大量阅读来积累素材、丰盈内容;而有效阅读需要写作来记录点滴, 长存记忆, 它是检测有效阅读的一个重要输出形式。因此, 在鼓励学生们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在广而精的课外刊物里摄取精华, 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首先, 鼓励学生课前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 课堂上倡导学生上台扮演“小老师”, 分享自己在刊物阅读中遇到的难词 (尤其是字典中无法查阅到的) 及最初的理解, 感受刊物英语语言的精确、精美、精简。一般来说, 课外刊物的语言较为精炼, 题材范围较广。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题材的表达方式, 不断在阅读中强化语法、语句的表达。这种直观的语言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 并使其慢慢摆脱传统中文写作思维的干扰, 形成英语的表达思维,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明显成效。这一做法既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有目的“越读”, 也能及时答疑解惑, 正确感受英语语言文化。
其次, 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多种写作策略, 如头脑风暴、小组合作、讨论互补、分类写作 (可尝试一个主题, 多种文体) , 或借用报纸内容进行课堂演讲, 亦或是当堂小组内互问互答等竞技性活动。这种课堂博弈可促进知识内容的消化, 减少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产生的无力感。为更好地达到上述课堂效果, 借用刊物阅读是教师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学生参与刊物阅读讲解往往能发掘更多的知识点。此外, 在教学中, 应将学生作为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 刊物的话题性及由此引发的频繁交流利于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因此, 以老师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种“反客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展开有效教学课程的重要举措。
再次, 指导课堂写作创生, 鼓励过程写作。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根据高考的趋势, 来预设写作主题, 安排学生在课外作业时间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写作。这造成了英语写作上的“千人一面”的负面效果。因此, 要进行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进行课堂写作创生, 鼓励过程写作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在与生活贴近的课外刊物阅读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喜好和时事热点, 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 进行挖掘、反馈、重组不同情境背后的各种信息, 并根据学生的写作特点, 指导过程写作。以《21世纪报》高二版 (2016年第34期) 中的“BikeShare”为例, 教师可以由此设计一些情景交际的题材, 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学生把写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能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也符合当下高考作文的侧重题材——书信体的要求。
过程写作关注的是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不是写作的结果[5].教师应通过课堂上各式的写作教学策略指导, 实现师生互动, 学生能够主动决定作文的构思、初稿、修改和审批自主, 而老师只参与到批改和定稿环节, 帮助学生规范写作行为, 优化写作方法。
四、结语
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在于掌握有效阅读和过程写作的内在联系。需要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 让他们学会自主拓展课外刊物阅读, 在教师的点拨下, 能纳取“策略性阅读”的意见, 做好知识的积累, 并在课堂上的各类情境下, 进行过程写作的实战演练, 从时效性和实效性上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写作能力。
关键词: 自主性阅读; 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 创生教学; 课堂过程写作
“写”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课标》也明确把“写”纳入到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中, 要求学生通过高中教学, 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能够清晰地叙述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虽然,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下, 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但似乎更多是围绕着“预设式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进, 即教师根据高考的考试要求, 事先安排好写作课题、提出要求并限时完成, 再给予评价和修改。在英语教学预设的模式下, 学生较于之前在写作上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 但也出现了刻意的“生搬硬套”, 造就了现在高考英语作文中一大部分的“公式化文章”, 这在很大程度上挖苦并讽刺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教学目标, 也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为扭转这一局面, 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 如从教学内容上拓展课外刊物阅读, 并进行“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上从“预设教学”转变成“创生教学”;教学主体由教师“禅位”给学生等举措, 从而实现真正的“读写一体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大胆突破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英语刊物的“自主性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是中文写作的真实写照。通过观察发现, 语文素养高的孩子通常喜爱阅读。着名主持人董卿说过:“不管你读什么书, 只要开始阅读总是好的;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一种和吃饭穿衣一样的习惯, 这样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因此, 学习第二语言英语时更需要通过后天努力以弥补“先天”缺失。
需要注意的是, “后天努力”与兴趣有着密切联系, 正如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应惠兰和徐慧芳老师合力进行的一个调查中显示, 58.4%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阅读兴趣的最大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82.3%的学生认为, 现有的教学阅读材料枯燥乏味。
为解决这一现状, 教师首先需要大胆突破当下的教材束缚。在教育部组编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早已提出:“学生应该通过图书馆, 互联网, 报纸, 杂志, 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资源查找并阅读所需资料”.北京大学王蔷教授也强调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特别是报刊、图书馆或网络等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 面对当下教材的“画地为牢”,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合法越狱”, 并进行教学上的“野外求生”——课外刊物自主性阅读。
刊物阅读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最实用、最简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英语刊物囊括了近期时事热点、娱乐八卦等新鲜事物, 并佐以图文。这些特征能够引起人们愉悦的情感和注意力, 进而激发自主阅读的动力。因此, 刊物也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最好教材。
二、实现英语刊物的梯度式、批判性阅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进入英语世界、感受英语的文化
教师可以进行刊物板块划分, 强化梯度教学。孔子云:“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也适用于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扬学生之长, 避其所短, 这是现代成功教学的重要度量衡。然而, “因材施教”之所以不易实行, 穷其根本是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资源暂时无法落实完备。大多数地区的老师需要面对30人以上的大班级, 难以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解决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 现在的刊物会根据不同的难度与领域划分篇目。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挑战难度大的板块, 能力弱者可以从基础板块起步, 并根据后继的提升进阶到下一难度的板块。此外, 教师需能够合理分配小组, 使学生容易做到自主定位、分工合作。这一做法比教师单方面布置作业更为合理, 且易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梯度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
虽然梯度式阅读能够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 培养其阅读兴趣, 但是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需要与批判性阅读相结合。批判性阅读的核心在于, 要求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能够通过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 批判等批判性思维, 深刻理解阅读材料。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与提问, 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创造新的知识, 使学生不仅在阅读的乐趣中掌握技巧, 还能培养其成为一个阅读“鉴赏家”.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指导学生主动从作者的角度, 揣测作者的内在心理活动, 接纳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并通过积极的假设、探寻主题, 最终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 学生最终能够理解作者观点, 欣赏文章内涵, 知识得到升华的同时, 语言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如模仿文章进行一些简单语句的仿写等。
三、升华刊物阅读的实效性, 助练各种写作技巧。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写作需要大量阅读来积累素材、丰盈内容;而有效阅读需要写作来记录点滴, 长存记忆, 它是检测有效阅读的一个重要输出形式。因此, 在鼓励学生们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在广而精的课外刊物里摄取精华, 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首先, 鼓励学生课前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 课堂上倡导学生上台扮演“小老师”, 分享自己在刊物阅读中遇到的难词 (尤其是字典中无法查阅到的) 及最初的理解, 感受刊物英语语言的精确、精美、精简。一般来说, 课外刊物的语言较为精炼, 题材范围较广。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题材的表达方式, 不断在阅读中强化语法、语句的表达。这种直观的语言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 并使其慢慢摆脱传统中文写作思维的干扰, 形成英语的表达思维,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明显成效。这一做法既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有目的“越读”, 也能及时答疑解惑, 正确感受英语语言文化。
其次, 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多种写作策略, 如头脑风暴、小组合作、讨论互补、分类写作 (可尝试一个主题, 多种文体) , 或借用报纸内容进行课堂演讲, 亦或是当堂小组内互问互答等竞技性活动。这种课堂博弈可促进知识内容的消化, 减少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产生的无力感。为更好地达到上述课堂效果, 借用刊物阅读是教师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学生参与刊物阅读讲解往往能发掘更多的知识点。此外, 在教学中, 应将学生作为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 刊物的话题性及由此引发的频繁交流利于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因此, 以老师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种“反客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展开有效教学课程的重要举措。
再次, 指导课堂写作创生, 鼓励过程写作。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根据高考的趋势, 来预设写作主题, 安排学生在课外作业时间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写作。这造成了英语写作上的“千人一面”的负面效果。因此, 要进行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进行课堂写作创生, 鼓励过程写作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在与生活贴近的课外刊物阅读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喜好和时事热点, 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 进行挖掘、反馈、重组不同情境背后的各种信息, 并根据学生的写作特点, 指导过程写作。以《21世纪报》高二版 (2016年第34期) 中的“BikeShare”为例, 教师可以由此设计一些情景交际的题材, 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学生把写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能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也符合当下高考作文的侧重题材——书信体的要求。
过程写作关注的是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不是写作的结果[5].教师应通过课堂上各式的写作教学策略指导, 实现师生互动, 学生能够主动决定作文的构思、初稿、修改和审批自主, 而老师只参与到批改和定稿环节, 帮助学生规范写作行为, 优化写作方法。
四、结语
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在于掌握有效阅读和过程写作的内在联系。需要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 让他们学会自主拓展课外刊物阅读, 在教师的点拨下, 能纳取“策略性阅读”的意见, 做好知识的积累, 并在课堂上的各类情境下, 进行过程写作的实战演练, 从时效性和实效性上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