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方法
【作者】 龙登芬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坝固民族小学)
【正文】摘 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较差,不容易将古诗文字内容进行“消化”。通过实践教学,笔者觉得如能运用好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渠道,便可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促进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古诗教学;审美能力;文化素养;渠道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较差,不容易将古诗文字内容进行“消化”。再者,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诗人与学生思想感情的距离,也影响到学生对古诗意境的领会,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实践教学,笔者觉得如能运用好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渠道,便可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促进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抓好古诗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趣伴读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加古诗教学的趣味性,在诵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古诗内容、情感基调去选择性地创作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还可以利用课件或出示挂图等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朗读,以及采取配乐朗读,重音对读等有趣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去反复吟诵、细细玩味语言的精炼与准确,增强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美,在诵读中体会诗句的奇丽和隽永。就《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来说,我认为教师可以在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之后再播放关于水流湍急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观,即学习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又不枯燥乏味。
二、意境表演法
古诗意境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课程内听说读写的整合,是对文本的再加工、深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展示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可在快下课时,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扮演母亲与游子,发挥想象,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三、因诗作画法
古诗中的许多诗句,如“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往往是通过色彩、数量、场景等描绘,相映成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领悟古诗内容的前提下展开合理的细节想象,因诗作画,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鲜活化。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和体验,还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再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学生们在朗读古诗之后,可以从文中看到一幅画的景象,“人、枯藤、老树、乌鸦、瘦马、小桥、流水”这些景象构成一幅画,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拿起画笔,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不论同学们画的好不好,是否将古诗中所提到的景象都画了出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同学们他们画的很棒,继续加油,然后再慢慢引导,告诉他诗中的一些景象。
四、自我表达法
流传至今的古诗,意境悠远,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潜在的情节内容,在引导学生在感悟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即兴表达。如教学《泊船瓜洲》,在让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并重点品味“绿”字的妙处之后,教师可出示与诗句相关的四幅画,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画面的内容,进而了解每句诗的含义,背出全诗。
五、配乐演唱法
古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和谐和富有音乐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又十分喜欢简单明快的曲调。教师可根据不同情调的古诗,选择学生喜欢的乐曲,为古诗配乐,将古诗变为歌词,让学生演唱,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识记,还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诗人同忧患、共欢欣。如《黄鹤楼送别》教学最后,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感人场面,学生充满激情,表演投入,言行举止,惟妙惟肖,博得阵阵掌声,我由衷赞叹:不愧是大诗人、大文豪啊!还有一些诗词在教学后,还可以拓展延伸,教学生唱一唱,这样才能有效地依托文本,更好地“用教材教”,体现大语文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文教学方法很多,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华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有关的课文具体内容,自身情况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所在学校的环境和条件来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诗文做出不一样的调整,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古诗的喜爱之情,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生动精彩,才会使得古典诗词文化融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个体审美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速读旬刊,2015(12):113.
[2]王立荣.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吟诵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7,(07):28.
关键词:古诗教学;审美能力;文化素养;渠道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较差,不容易将古诗文字内容进行“消化”。再者,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诗人与学生思想感情的距离,也影响到学生对古诗意境的领会,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实践教学,笔者觉得如能运用好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渠道,便可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促进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抓好古诗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趣伴读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加古诗教学的趣味性,在诵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古诗内容、情感基调去选择性地创作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还可以利用课件或出示挂图等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朗读,以及采取配乐朗读,重音对读等有趣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去反复吟诵、细细玩味语言的精炼与准确,增强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美,在诵读中体会诗句的奇丽和隽永。就《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来说,我认为教师可以在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之后再播放关于水流湍急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观,即学习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又不枯燥乏味。
二、意境表演法
古诗意境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课程内听说读写的整合,是对文本的再加工、深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展示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可在快下课时,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扮演母亲与游子,发挥想象,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三、因诗作画法
古诗中的许多诗句,如“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往往是通过色彩、数量、场景等描绘,相映成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领悟古诗内容的前提下展开合理的细节想象,因诗作画,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鲜活化。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和体验,还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再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学生们在朗读古诗之后,可以从文中看到一幅画的景象,“人、枯藤、老树、乌鸦、瘦马、小桥、流水”这些景象构成一幅画,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拿起画笔,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不论同学们画的好不好,是否将古诗中所提到的景象都画了出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同学们他们画的很棒,继续加油,然后再慢慢引导,告诉他诗中的一些景象。
四、自我表达法
流传至今的古诗,意境悠远,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潜在的情节内容,在引导学生在感悟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即兴表达。如教学《泊船瓜洲》,在让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并重点品味“绿”字的妙处之后,教师可出示与诗句相关的四幅画,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画面的内容,进而了解每句诗的含义,背出全诗。
五、配乐演唱法
古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和谐和富有音乐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又十分喜欢简单明快的曲调。教师可根据不同情调的古诗,选择学生喜欢的乐曲,为古诗配乐,将古诗变为歌词,让学生演唱,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识记,还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诗人同忧患、共欢欣。如《黄鹤楼送别》教学最后,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感人场面,学生充满激情,表演投入,言行举止,惟妙惟肖,博得阵阵掌声,我由衷赞叹:不愧是大诗人、大文豪啊!还有一些诗词在教学后,还可以拓展延伸,教学生唱一唱,这样才能有效地依托文本,更好地“用教材教”,体现大语文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文教学方法很多,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华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有关的课文具体内容,自身情况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所在学校的环境和条件来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诗文做出不一样的调整,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古诗的喜爱之情,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生动精彩,才会使得古典诗词文化融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个体审美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速读旬刊,2015(12):113.
[2]王立荣.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吟诵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