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作者】 孙佳彤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中心校)


【正文】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实上,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
  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的需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有效地掌握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的技巧就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着的无效的识谱教学也不容忽视。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就是了解乐谱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认识乐谱。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能把一个陌生的曲谱唱出来或者用乐器演奏出来。《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定位,他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因此识谱教学应当在音乐教学中予以重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简单到专业性知识的了解,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积累音乐文化素养、丰富艺术情感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由低到高不同学段学生识谱教学的学习标准是递进的。如《音乐课程标准》对1-2年级提出的识读乐谱标准为“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模唱单音时,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再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整个识谱环节生动、有趣,学生一点都没感觉到识谱是枯燥、乏味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教师在教学内容、程度、方法上一定要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坚持课标引领。“听唱”就是先听后唱。教学中先让学生反复听录音范唱,然后在进行跟唱,通过“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视唱”就是直接看谱学唱。“听唱”注重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优势,减轻了教学难度学生学得快,但容易淡化识谱教学。“视唱”教?W难度相对较大且形式枯燥,学生识谱不易采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将两种教唱法相互融合,合理安排教学方式,达到最佳效果。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教学融入其中。
  器乐的学习和演奏是提升小学生识谱能力的良好手段。器乐的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歌曲旋律、音程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表现,这样不但会增进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不同的年级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学习。如:低年级可以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以把竖笛、口风琴、陶笛或电子琴等引进课堂。在器乐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摸索乐器的音高,帮助学生识别乐器音高所对应的唱名,提升学生对识谱教学学习的自信心。学唱歌曲先用“听唱法”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通过反复聆听学会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后,再运用“视唱法”从重复的。这句旋律开始视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像类似这种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都可以以这种“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识谱教学。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 “视唱练习”,有时甚至整整一节课都在让学生练习识谱,搞所谓的“集中识谱法”,而我们小学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两节,这个间断的集中其实达不到所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种低效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它把教学的手段当成目的,把对音乐技能训练为音乐素养培养,它违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就已经对音乐有敏感的反映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方法。如: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以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一次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有效。
  总而言之,不能把识谱作为教学的目的,而应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应把识谱教学放在双基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并顺带地解决。通过多种有效地方法开展,使学生的识谱能力获得有效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目标。
  课题出处:齐齐哈尔市教育学会
  课题名称:《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研究》
  课题编号:QJHGDX135-XHX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