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丁普轩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桔山中学)
【正文】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句话说明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我们的数学教育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图表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机地进行渗透。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数学小故事和数学趣味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有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如我国的陈省身、希腊的阿基米德,他们为自己国家的数学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圆周率知识》,九章算术,以及华罗庚推广的优选法,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还有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可以在每章节学习结束后,开设一节拓展课,让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或者讲几个有关本章节内容的数学小故事,启迪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献力献策。?
数学趣味题最早就起源于中国。利用数学趣味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找一些数学趣味题给学生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促使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自己愿意去学。
二、利用数学美感,培养集体主义的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比如在讲授圆时就可以把集体主义渗透到这个知识点中。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可以启迪学生,你们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班集体就像一个圆,集体形象和荣誉与你们的努力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循集体纪律,就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 1805 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这个故事, 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知识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四、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的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五、以身作则,把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
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以师德示范,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身立德。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也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让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品德,完善性格。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仅就书本内容而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在其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利用数学小故事和数学趣味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有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如我国的陈省身、希腊的阿基米德,他们为自己国家的数学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圆周率知识》,九章算术,以及华罗庚推广的优选法,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还有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可以在每章节学习结束后,开设一节拓展课,让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或者讲几个有关本章节内容的数学小故事,启迪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献力献策。?
数学趣味题最早就起源于中国。利用数学趣味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找一些数学趣味题给学生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促使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自己愿意去学。
二、利用数学美感,培养集体主义的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比如在讲授圆时就可以把集体主义渗透到这个知识点中。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可以启迪学生,你们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班集体就像一个圆,集体形象和荣誉与你们的努力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循集体纪律,就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 1805 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这个故事, 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知识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四、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的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五、以身作则,把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
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以师德示范,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身立德。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也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让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品德,完善性格。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仅就书本内容而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在其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