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新体会

【作者】 辛 磊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第三实验小学)


【正文】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定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传统教育中,教师发挥的角色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越来越不能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被动式的应试教学模式也日渐成为提升教育水平的一大瓶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众多教育机构和广大教师的关注点。素质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和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它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抓紧学生德育和智育工作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的培养。在这里,体育课作为一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理应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其重要。有的班级渴望上体育课,每逢上课时,学生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样的情景仍然是中国许多小学体育教学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还给学生自由,还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强化体育教学,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以为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首先都要有明确科学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并不单纯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更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日常学习生活中各种必须的基本能力。因此,体育教学思想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禁锢,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思想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针对本学科特点提出了各种各样改革建议和意见,其中许多已经被众多教育机构采纳,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有着一定教学经验的的体育教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把握,对体育教学也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他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课程成功的一大要素。例如,每次带领大家上体育课时,我都规定由一个学生担任体育委员,组织学生集合、跑步、游戏等,通过他对集体活动的协调掌控,让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意识和任务观念。
  二、创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教学,长久以来不为大家重视,学生参与兴趣不足,逃课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呢?创新、健康、愉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三大法宝”。
  提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有些人也许不以为然,觉得体育锻炼没有什么值得创新的地方,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以增进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例如,笔者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的游戏,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或者帮助学生自己编排健身体操。学生对自己发明的新游戏、新体操必定会乐于参与,这样做既达到了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寓教于乐,在快乐中成长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同德育智育等教学工作一样,体育教学也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快乐锻炼、快乐参与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我认为,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空间的选择可以相对扩大化,教学手段也应趋于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跑步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爬山、拉练等方式以增强学生耐力,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完成长跑训练,而不是让学生束缚于几百米的跑道上,进行单调的长跑测试。事实证明,比之后者,前者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教师自己的精神气质、形象表情、动作示范、讲解语言甚至服装穿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讲解、耐心的鼓励来面对学生、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取得进步时会产生“我的动作完成的最好,老师会表扬我”的想法和等待,希望得到赞扬、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这时,作为体育老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和适当赞赏,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应采取正确的纠正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情景中认真地学习和积极地锻炼,达到让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加深其自我认同意识和自我肯定意识。
  总之,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教育,应该结合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起“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即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儿童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这种模式不仅把运动与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育体能力与完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坚持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成材!